牧者的释经与宣讲

黄梅玲

神学硕士

黄牧师与曹伟彤院长

听候差遣持续装备

十五年前某一天,在「浸神」偌大的校园里,我怀着感恩的心穿上道学硕士的毕业袍,心中默念着:「我在这里,请差遣我。」这是我蒙召的初心。十五年后的今天,在同一个校园里,我同样怀着感恩的心穿上神学硕士的毕业袍,心中仍然默念着:「我在这里,请差遣我。」我蒙召的初心并没有改变。

道学硕士毕业后,我战战兢兢进入教会事奉。处身实际的牧养场景,面对活生生的牧养对象,眼前的挑战接踵而来。不论是宣讲、教导、行政等各方面,我都发现自己的限制和匮乏,于是决定进修,加强装备自己。我选择了攻读神学硕士课程,主修圣经研究,包括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的进深研读。期望这能够给我更好的准备,进一步提升我的牧养和服侍。

读通圣经

虽然一边全时间牧会,一边兼顾家庭,一边应付繁重的学业,真的十分不容易,但是主的恩典够我用。透过每一位圣经学问渊博的老师的悉心教导,我在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的研究上开阔了眼界,他们提升了我对圣经研读的热忱,所以我立志要「读通」整本圣经!「读通」的意思是让本来平面的文字和文本变得立体,意即将经文中的世界立体地重新呈现在眼前;这种由平面到立体的过程,就是一个释经过程。并且,释经和宣讲两者密不可分,而牧者既是释经者,也是宣讲者。

作为释经者,首先必须掌握经文的上文下理、文化、背景、体裁、结构、脉络、中心思想等等,才能够真正理解(或更贴近)经文原意。这样就成功踏出第一步,将平面的经文转化为立体的世界。由于旧约世界和新约世界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延续性,释经者必须掌握新、旧约世界的特征,从而建构一个更加广阔的释经框架,让释经者将经文进一步立体化。这一步可以说是将经文「读通」的精粹所在。

全人宣讲

  作为宣讲者,其责任就是将立体的经文世界向会众宣讲出来。因此,宣讲者必须思考这个问题:从前的经文和现代的会众到底有什么关系?要回答这问题,就需要跨越时间、空间的鸿沟,将昔日的经文应用于现今的世代,而应用的层面包括个人和信仰群体两方面。宣讲的模式并不只限于讲台上的分享,且包括讲台下的言说和行动。这就是每位宣讲者自己对经文的回应和信仰上的实践,也就是其言教和身教的体现,亦即其生命的见证!

感谢主透过神学硕士课程进一步装备我,塑造我的事奉生命,让我可以整合、深化释经和宣讲两方面的学习,以实现我蒙召的初心:「我在这里,请差遣我。」

相关文章

无常人生的最佳报偿

张志怡神学硕士Connie Cheung (Th.M.) 志怡与丈夫及女儿还记得2014年年尾,面对社会的状况,我祷告求问天父可以如何牧养祂的羊,特别是受冲击最大的大专及初职青年。天父感动我要进深研读祂的话,以祂的恩言及应许,与那些苦难中的肢体同行。于是,我就带着「苦难」、「天父的话」、「牧养」等意念,进入这个神学硕士课程。 ...

丰盛的神学生涯

谢天赐道学硕士Tse Tin-chi (M.Div.) 天赐与太太及两位女儿四年兼读加上两年全时间修读,我在神学院充实地度过了六年。社会事件和三年多的疫情期间,神学院和社会一样,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但和教会这信仰群体的历史一样,纵使历尽艰辛,却见证神恩处处。 ...

读什么?为什么读?

黄顺成神学硕士Alben Wong (Th.M.) 再思学习的意义毕业在即,心里充满感激。时间有限,恩典却突破时间的限制。从道学硕士到神学硕士的学习,俱是恩典满满。要感激「浸神」让我这个躲懒的人,可以在充裕的时间里一再享受学习的快乐。期间,一众师长循循善诱,让我一再体会教牧同工该「读什么」、「为什么读」。后者是对我这位在职传道人的警醒,让我不至于迷失在忙碌的事奉里。学习总有其本身的意义。因此,我的分享焦点是神学院的教化。我认为这也是对传道者自身的批判。虽然世上没有完美的典范,但这里的教导让我省察自己不应被时代牵着鼻子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