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道期刊》二十年来的主题

邓绍光

《山道期刊》副主编

《山道》二十年来的主题

《山道期刊》第一期的主题为「品格塑造与教会事工」,第四十期则是「信仰群体的纪律」。如果首尾具有某种代表性的话,那么,这两期就表明了《山道期刊》的某些特性:关注教会,为教会作出严谨的信仰反省。对四十期的主题稍作分类,亦不难得出这样的印象(参图表)。

《山道期刊》并非某一科系的学术期刊,虽然也有以圣经研究、教会历史,以及教义或神学为主题,但相对来说,教会牧养类是最多的,信徒伦理类也不少。必须注意的是,这些以牧养与伦理为题的期刊文章,其研究进路不止于一种,既有圣经研究与教会历史的,也有教义或神学的。此外,即或是纯以圣经研究、教会历史、教义或神学为主的,但其中的讨论并不是学术圈内人的自家讨论,却是针对教会群体的需要。由此观之,《山道期刊》二十年来,都没有偏离创刊初心:「建构学术界与教会的桥梁」、「鼓励整合学术及教会事奉和信徒生活」。

《山道期刊》名称由来

「浸神」自1956年迁入何文田山道一号院址至1999年迁往西澳现址,四十三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浸神」师生,天天以诗篇上行之诗的朝圣心态,走在何文田山道上。 「山道」既承载「浸神」师生的集体回忆,也象征大家一起互勉成圣向上、精益求精的学术精神。 1998年,「浸神」创办学术期刊,很自然就以「山道」命名。

相关文章

叫人惊喜的《山道期刊》

黄福光旧约教授这些年来我担任《山道期刊》的编委,实感荣幸。身为期刊的编辑,我自然希望阅读《山道》的人越来越多。但没想到竟有位澳洲的圣经学者向我索取我两三年前在《山道》发表的文章之英文版本,我十分惊喜。想必是他的一位学生(可能是从香港前往当地进修的华人学生)引述了我的文章,引起他的兴趣。知悉远至澳洲的同好也阅读《山道》,实在叫人欣喜。这肯定了我们的努力!同时,这也让我们醒觉,提醒我们必须继续保持《山道》的水准。神学院的学生会读《山道》,在功课中引述它;同样,他们的老师和外国的同好也可能乐于读它呢。 ...

生之痛.生之乐

吴国杰基督教思想(教会历史)教授出版犹如生产,初闻怀孕喜讯,总觉兴奋雀跃。笔者于2001年初开始在浸神事奉,创刊于二十年前的《山道期刊》此时已有数期面世。任教不久,即有幸获邀担任2003年总第十一期的编辑,初尝文稿邀约、审阅、校对的滋味,且首度于期刊加入「讨论文章」部分,工作虽具挑战,却带来喜乐。此后,续有机会为期刊担任三期编辑,撰写文稿十数篇,对期刊出版的参与看似从没间断。 2010年,曹伟彤院长邀请笔者进一步担任编辑委员之职,我既对学术研究素有负担,遂欣然接受。 ...

《山道期刊》20周年

《山道期刊》(下文简称《山道》)是香港浸信会神学院的学刊,自1998年创刊以来,半年一期,从未间断,到了今年底出版第四十期,便进入二十周年。因此,我们特地邀请了《山道》的主编、编委会成员,以及读者,谈谈他们对这期刊的感想和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