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生命交织的圣乐

柯兆添

神学硕士生

回望自己灵命成长的道路,圣乐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此,笔者希望借用英国浸信会学者费迪斯(Paul Fiddes)对浸信会做神学的方式的观察,检视上帝如何借圣乐造就我的灵命。费迪斯指出,在具体信仰群体的涵义上,浸信会做神学的方式有三种:经验、认信、故事。*

在经验层面,笔者回望自己在母会成长的日子,传统诗歌──包括《颂主新歌》、《世纪颂赞》等诗集的诗歌──所带来那种倾向史诗式(epic)的音乐经验,形塑了我对教会音乐的印象,也培养我欣赏音乐敬拜如何以乐载道。在我现时事奉的教会,现代流行诗歌──不论是海外或本土的──所带来那种倾向抒情式(lyric)的音乐经验,则开阔了我对教会音乐的想像,也让我认识不同弟兄姊妹的信仰表述。

至于认信层面,笔者相信传统和现代风格的教会音乐所盛载的,同样是基督信仰的内容,对我们的属灵成长也有帮助。因此,要在传统和现代的音乐风格之间只选其一,是一个伪命题。事实上,不论是哪一种风格的教会音乐,笔者都从中经历到被教化(edification)的过程。我们从诗歌认识到自己所信仰的三一上帝是一个怎样的神;而且,我们借着诗歌以歌声宣认、认信自己的信仰──正如圣经所说的,借此彼此教导,互相劝戒,歌颂上帝(参西三16)。

最后在故事的层面,上帝借圣乐建立笔者的属灵生命:圣乐不只让我在情感上投入敬拜,在信仰知识上得以长进,而且某程度上,圣乐更与笔者个人的属灵成长经历联系起来,成为我生命故事的一部分。相信不少弟兄姊妹也有这样的体验,在经历上帝带领的过程中,有一首诗歌成了我们的帮助、提醒和鼓励。自此这诗歌对个人来说,就不仅是一首普通的诗歌,每次再听见,也叫人回想起自己在上帝面前的经历。圣乐和自己的生命故事,从此交织在一起。

愿教会的圣乐继续蒙上帝使用,并借着我们的经验、认信和故事建立我们的属灵生命,荣归三一上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Paul Fiddes, Tracks and Traces: Baptist Identity in Church and Theology (Carlisle: Paternoster, 2003), 4-12.

相关文章

,

等候上帝.等候别人.等候自己

李展能道学硕士古人云:「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相思的诗人感到一日如三年,现在的我反倒觉得三年如一日。不知不觉,入读「浸神」已过了三个年头,转眼便要毕业。经过三年的全时间学习,我仍要问自己:我是谁?凭什么事奉如此伟大的创造主? ...
,

世代传颂神的荣耀

陈宇恩院牧、实践神学科讲师诗篇是以色列民族的圣诗汇编,包含个人和群体在敬拜时颂唱的诗歌。历代神的子民皆以敬拜、颂赞、祈求和感谢,表达对神的爱和敬畏,并将荣耀归给神。赞美诗的内容丰富,围绕神的属性和作为,涵盖神的创造、治权、救赎历史、护佑和照管等。透过宣告神的作为,这些诗篇展现祂是一位怎样的神,显出祂的伟大、权能、公义和慈爱,并提醒神的子民,祂是万有的主、永恒之君。当他们同心尊崇赞美神,神的国度就彰显在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