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求知到服侍:神学院进修的蜕变之路

曹业

道学硕士

曹业与家人

我怀着对上帝的敬畏和服侍的热忱,踏入香港浸信会神学院的大门,未曾想,这段求知之旅竟演变为一场触及灵魂的洗礼――上帝以无尽的恩典和精妙的引领,逐步塑造我成为合乎主用的工人。

知识殿堂:开启属灵智慧之门

  神学院的课程体系犹如一座宏伟的知识殿堂,每一门学科都是通往属灵智慧的关键路径。邓绍光博士的「系统神学」课程,让我对基督教教义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我认识到,信仰不仅仅是个人层面的追求,更涉及对教会、社会乃至世界的责任和担当。这份认知犹如明灯,指引我在生活中注重品格塑造,竭力成为荣神益人的传道人。张楷弦博士的「圣经阐释」课程,从字义的精准把握、句型的细致分析,到语段的完整解读,逐步让我领略圣经经文的深邃与精妙。璩理博士的「文化处境中的基督教伦理学」课程,激发我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引导我反思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基督教伦理原则,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保持清醒和理智,以及如何就基督教伦理的疑难问题,为信徒提供富有建设性的帮助及意见。

灵命淬炼:在挑战中破茧成蝶

神学院的生活,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灵命的淬炼。每周三和周五的祷告会,是我灵命成长的摇篮。每月与灵修导师单独会面,让我在面对学习压力与生活困扰时,心灵得到慰藉和滋养。除了在祷告和与导师沟通中得以成长,课程学习也让我收获颇丰。在「牧养关顾」课程中,林国彬牧师、蓝志扬博士和彭君成老师的教导,让我领会牧养关顾的本质和重要性。通过个案讨论与实践报告,我学会如何运用牧养技巧去关心、辅导信徒。林牧师对师徒关系的讲解,使我明白真正的师徒关系不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生命的传递。雷健生博士的「讲道法」课程,让我掌握脱稿讲道的技巧,学会有效地运用语言表达技巧,并能全面客观地评估自己的讲道水准,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虽然每一次脱稿讲道都是严峻的考验,但也让我在磨砺中成长,破茧成蝶,成为更自信成熟的讲道员。

服侍预备:在实践中扎根生长

神学院不仅教导我丰富的理论知识,更给我宝贵的调研机会。通过对浸信会爱群慈善服务机构的调研,我深切体会如何将神学知识实践于现实的过程。在这个调研中,我看到教会如何将信仰与实际行动结合,如何关注弱势群体,提供多元化的服务。这让我认识到,作为神的工人,不仅要传扬福音,更要通过实际行动去关爱及帮助他人,践行「爱人如己」的教导。在雷健生博士的悉心指导下,我顺利完成撰写「高级整合研讨班」(SIC)的论文〈汪维藩讲道法:中国传统文化与讲道技巧的交融实践〉。研究汪维藩牧师的著作,不仅提升我的学术能力,更让我对服侍的预备有了深刻的反思。

回首这段在神学院的学习时光,我心中充满感恩。神以恩典引领我穿越知识的海洋,跨越灵命的山谷,漫步服侍的田野,让我这幼小的属灵生命逐渐成长,成为知识增长、灵命活泼、有服侍心志的主的工人。未来,我将以更坚定的步伐,在服侍道路上继续前行,荣耀主名。

相关文章

「王刘燕容基督教崇拜与艺术教育中心」小档案

中心内的资源室香港浸信会神学院多年来开办教会音乐科目,一直致力优化教会崇拜素质。自「王刘燕容基督教崇拜与艺术教育中心」(下称「崇拜与艺术教育中心」)成立以来,我们更进一步推展多项音乐及艺术培训课程,提升众教会于崇拜、信徒生活、事工、信徒生命事奉等方面的属灵素质。 ...
,

恩召之旅

植佩敏道学硕士佩敏与母亲毕业在即,回望过去数载于神学院求学的岁月,我对上主的带领和恩典,心中充满感激与敬畏之情。从当初决心走上神学装备之路,到如今迈进牧会的新阶段,上主大牧者的手始终坚定地引领我前行。无论是渴望认识祂、寻求明白祂心意的日子,还是面对挑战与挣扎的时刻,祂总是适时回应我的需要,使我不至缺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