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岂没有吩咐你么……

陈思聪神学学士一年级Chan Sze-chung (B.Th. 1) 受难节:我心里完全没有感觉中学二年级那一年,我在一个布道会上被神牺牲的大爱所感动,决志相信耶稣。可是,随后的信仰生活并不稳定,我为自己经常软弱、跌倒而深受困扰。在中学毕业后,我只会很间断地上教会,与神的关系愈来愈疏离。虽然如此,神的爱和恩典却从没有离开我,祂一次又一次垂听我从低谷发出的呼求;在我迷失时,祂依然不离不弃地教导我、牵引我。 ...
阅读更多

卢达与转化──在人改变的过程中,圣灵如何作工?

林国彬本院院牧、实习主任兼实用神学讲师Rev. Brian Lam (Chaplain, Director of Field Education and Lecturer of Practical Theology) 2011年某天,我跟邓绍光老师闲谈间,听他提起美国一位任教于神学院、专门研究神学与心理学整合的学者。同年夏天,绍光兄在学院的属灵操练营宣讲时,再提及这位学者。于是,我开始研读他的著作,他就是本文要介绍的卢达(James...
阅读更多

「浸神」的早会——集体敬拜与属灵操练

早会是我们这个信仰群体的集体敬拜,是属灵操练、灵命建立的一部分。 神学院承接着两个传统:一方面我们作为神学教育机构,承接着学术的传统,要让学生在圣经及神学知识上扎稳根基,接受传道职事的多重操练与装备;另一方面我们也承接着基督教会的修道传统,很着重整个群体的品格和属灵生命的培育,而早会就是整个群体的敬拜和属灵操练的一种具体呈现。 ...
阅读更多

恩典从不欠缺

张婷道学硕士Cheung Ting (M.Div.) 时光飞逝,转眼三年过去,我已完成了道学硕士的课程。回想当初蒙上帝拣选和呼召、与上帝再三讨价还价,以至委身奉献回应上帝、放下工作而背上书包、挨更抵夜地赶功课、借上帝的爱先拆后建——当中有笑、有泪,也有血、有汗。回头一望,着实是一条恩典之路! ...
阅读更多

在门徒群体中生活和学习

林锡章道学硕士Lam Sik-cheung (M.Div.) 学习过门徒群体的生活在学院三年,我常听到院长、老师强调「浸神」是一个门徒群体,我们要学习过门徒群体的生活。对我而言,这里的门徒群体生活,就是背景与性格不同的神学生的磨合过程,是不易学习的。但神就是透过群体生活,让我们发现各人的自我,生命得以改变。这样的学习不单带来灵命的更新,也能帮助我们日后在服侍的地方建立门徒群体。 ...
阅读更多

从生意人到传道人

林盈欣道学硕士一年级Lam Ying-yan (M.Div. 1) 被生意充昏了头脑我中七时在布道会决志信主,2003年在鲗鱼涌浸信会受浸。大学毕业后的十二年,我一直担任零售管理的工作,主要是管理前线员工,协助他们达至公司的销售目标。在2009年,我离开所属的公司,与一个自己很信任的好朋友一起创业,并成为某品牌的香港及澳门总代理。这时我被生意充昏了头脑,不但忙于应酬、开连锁店,还花了不少金钱买名牌衣物,更开始「炒楼」。 ...
阅读更多

三扇打开的门

梁枻谋道学硕士一年级Leung Lai-mau (M.Div. 1) 枻谋、紫薇与一对子女突如其来的催迫十多年前,一位弟兄曾问我:「你将来会不会全职事奉呢?」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可能等到我退休吧!」他说:「那会否太久?」我不经意地答:「那就请你为我祷告,希望可以早一点退休!」其实,我对全职事奉并不抗拒,只是心里没有感动。 ...
阅读更多

一个「老兵」看学院近年的发展

梅智理(Jerry Moye) 旧约及灵修学荣休教授Dr. Jerry Moye Emeritus Professor of Old Testament and Spirituality 时光下的转变1973年,我开始任教于香港浸信会神学院。当时,在老师团队之中,还未有已取得博士学位的华人教授。现在却不同了,我们拥有一队数目可观、学养深厚的华人教授,他们分别于英美一些享负盛名的学府取得博士学位。我在学院任教的前十年,班上的学生并不多。记得有一年,基础神学课程只有两名毕业生。时至今日,学院每年都有众多毕业生修毕各种课程,而我们开设的基础神学课程亦不只一个。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