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活在一个怎样的世代?疫症阴霾下的沉思

邓绍光

基督教思想(神学与文化)教授

这是一个怎样的世代?持续超过半年的政治运动,还没有完全停息,就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香港社会活在一个怎样的世代之中?无论天灾或人祸,都不是我们想看见的景况。有什么人喜欢落在惶恐失措之中?有什么人愿意在慌乱惊惧之中生活?但是,今日我们陷入的局面,人类自己完全没有责任吗?抑或,我们不得不承认,天灾也好,人祸也好,都不过因为人自己没有善待人类社会、自然世界,才招致今日的结果,最终自己承受。这是圣经里面讲到的「任其败坏」的审判。上帝不须刻意主动责罚我们,只要稍为掩面不顾,限制祂的护佑,不阻止我们行恶,就可以叫我们自食恶果,落在终日惶恐慌乱之中。

人类的确狂妄自大,骄横跋扈,以为单凭自己就可以妥善治理自己的社会,繁荣昌盛,不断进步;也以为人类的理性足以认识自然世界的奥秘,因而肆意以技术来操控一切,结果招致难以想像的混乱。无论人类社会的混乱也好,自然世界的混乱也好,都在吞灭我们的生命,叫我们难以安身。

没有远离我们的上帝

  这是一个主耶稣所说的「又不信又悖谬的世代」(太十七17)。可是,上帝没有因此远离我们;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就是个明证。昔日,基督在肉身中与我们同在;现在,祂在圣灵里跟我们同在;将来,要在荣耀里与我们同在。昔日基督的同在,是受苦的同在;祂经历我们那种死亡――经受「上帝缺席」这种审判。今日基督的同在,是盼望的同在,因祂的复活为我们带来应许,就是死亡的终结和生命的转化。将来基督的同在,更是荣耀的同在,万有都要圆满起来,没有亏缺。

只是,处身今日这种局面,每日接二连三从不同媒体得悉感染确诊个案增多,众人排队抢购口罩、消毒药水,甚至厕纸、白米;这样的事没有止息,我们的心如何可以平静下来?我们多么希望那威胁生命的疫症很快就消散,生活回复正常。但是,有谁说得准呢?对基督徒来说,复活的基督给予我们的应许――死亡的终结和生命的转化――是否真的可以帮助我们平静地面对疫情?这是生命操练的时机,却是十分不容易。远离死亡,就近生命,这是自然的反应。但是,死亡的临近,却是定然而不可逆料。那么,复活的基督对我们所作的终末应许,可以稍为减轻我们此时此刻的惊恐和忧虑吗?这绝对不是容易的功课。

失控与依靠上帝

也许,人类有好一段日子习惯了掌控自己的生活,掌控自然的世界;把偶然性排除在外,一切操之在我。因此,我们并不熟悉失控,不习惯依靠在我之外的上帝;也因此并不懂得怎样在失控和依靠上帝之中去生活。混乱的世界叫我们意识到失控,但是,只有察觉到自己无可避免地须要依靠上帝,我们才会学习谦卑地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这种依靠,是顺服上帝的心意,而不是祈求祂成全我的欲求。我们须要学习的是,体会上帝的心意而不是体会人的意思(参太十六23)。否则,越意识失控,就可能只是越激发我们的掌控欲望,要像上帝那样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结果带来更大的灾难。

我们不单须要敬畏上帝,也须要对自己的社会和自然世界不再采取一厢情愿、自以为是的宰制态度和手段。也许,承认自己的无知,我们才会尊重他人和他物,才会更好地认识他人和他物,更恰当地对待他人和他物。这种承认,不过是真正接受自己只是受造物,是有限的,也是堕落的。恳求圣灵帮助我们,让我们在基督里看见自己的本相,并感动我们悔改,回转过来,学习怎样在失控和依靠上帝之中去生活。

相关文章

心灵鸡汤:从耶利米书第二十九章看如何面对新冠肺炎

黄福光旧约教授两种自然反应面对危险,人类总是倾向或战或逃。这现象也切合我们现时的情况。恐慌性抢购、抗议邻近地点成为隔离营,都是「战斗」反应的例子。医护人员自愿承担危险的工作,照顾受感染的病人,是这种「战斗」模式中较为正向的一面。逃避隔离令,或干脆逃往外地,则属于「逃跑」模式。这些反应本身并没有错。不过,举例说,假如有关举措危及他人,或损害整体的福祉,就是错误的了。 ...

疫症发生了,我们关注些什么?

邝振华实用神学(世界宗教)副教授自保与爱邻舍疫症发生,人本能反应是保护自己免受感染,这是无可厚非的,甚至可以视为一种公民责任,因为少一个人染病,就为香港医疗系统减轻一分压力,有助控制疫情。但疫症蔓延之际,人只顾自保,就有可能演变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圣经不是要我们过一种自保式生活,而是要关爱四周的邻舍。 ...

失去的技艺

佘枝凤基督教教育助理教授我们这群向来可四处走动的人,农历新年开始却被疫症煞停了步伐:失去过往生活作息的流程,失去部分活动领域,失去大部分的社交机会,失去面对面的课堂学习,连参加教会聚会的机会也失去了。或许,此时我们可以向伤残的朋友学习一种生活技艺,称为「失去的技艺」(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