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症发生了,我们关注些什么?

邝振华

实用神学(世界宗教)副教授

自保与爱邻舍

疫症发生,人本能反应是保护自己免受感染,这是无可厚非的,甚至可以视为一种公民责任,因为少一个人染病,就为香港医疗系统减轻一分压力,有助控制疫情。但疫症蔓延之际,人只顾自保,就有可能演变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圣经不是要我们过一种自保式生活,而是要关爱四周的邻舍。

疫症发生,我们关注医护人员的装备是否足够,但动机是否只是害怕他们没有足够的装备来救治我们,还是害怕他们染病?救治病人是医护人员的天职,「沙士」期间我们见证了香港医护人员如何燃烧自己来驱走疫症的黑暗。但今天除了在旁鼓励和感激他们之外,我们是否可以多尽一点力,使医护人员不再须要燃烧自己来救治病人,例如一起要求政府及时采取严格的抗疫措施?

贫穷的独居长者是香港较明显的弱势社群。疫症发生后,他们就变得更弱势。他们很多不懂上网订购口罩,也不懂在网上寻找有口罩售卖的地点。当口罩被炒卖到十元一个,他们就更加负担不来。很多长者因没有口罩而不敢出门,甚至因而不能到医院覆诊。很多日间长者中心因为防疫而暂停开放,部份独居长者只有终日躲在家中惶恐度日。感到欣慰的是,很多教会察觉他们的需要,捐赠口罩给他们。当「口罩荒」还未结束,又来恐慌性抢购白米。一些长者家中米粮快将食尽,四处奔波也买不到白米。这些长者比其他人承受更大的折腾,应当受到我们更多的关注。

罪恶与不义

  疫症流行与人的罪有关。有求医的病人不申报自己曾经外游的事,结果危害了医护人员,这些自私行为我们须要指责。武汉疫情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是源于有内地官员想隐瞒疫情。不幸殉职的李文亮医生,是最早揭露疫情的医护人员,却被公安指斥为造谣者。现时武汉因疫症而死的市民超过二千,我们应该谴责那些隐瞒疫情的官员,并要求革除他们的职务。

对抗疫症,不单要靠优秀的医疗团队,还要靠市民对政府的信任。现时社会不信任政府,很明显,箇中原因是很多香港市民还未能放下「反修例风波」期间所积压下来的怨恨,加上政府应对疫情时,又给人「反应迟缓」的印象,所以市民对政府的信心「直插谷底」,而且,政府又无法稳定口罩的供应,民怨于是与日俱增。市民与政府之间的互信已经受到致命性摧毁,所以在抢购白米和厕纸的浪潮中,虽然政府多番保证日用品供应没有问题,但市民根本就充耳不闻。市民对政府的信任,关乎社会的安危。试问,如何可以回复市民对政府的信任?我认为一次问责性的重组,才有机会挽回市民的信心。

人与大自然

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的交易,并且指出,必须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由此可见,内地政府意识到疫症与食用野生动物有关,所以在这时禁止人食用野生动物,但反应太迟了!早在「沙士」疫症发生后,专家已发现沙士病毒的宿主是果子狸,但2003年之后,内地仍然没有禁食野生动物,还让野味行业发展成规模庞大的产业。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宿主有可能是穿山甲。假如内地政府在2003年果断地禁绝市民食用野生动物,也许这次疫症就可以避免了。

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让我们反省「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和「人与其他生物的关系」。圣经明确指出,人类不是大地的霸主,而是管理者。大地的主人是神,我们不过是受托的管家。但有一段很长时间,人类误以为自己是大地的霸主,可以任意主宰其他生物的命运,还有人因这种心态而成了纵欲的消耗者。疫症发生后,我们才关注中国人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反应是迟了,但总比「过而不改」好。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症,我们要思考人类在大自然的角色,基督徒要让圣经的信息重塑我们对「人与大自然关系」的理解。

自去年6月,香港人仿佛走进一条黑暗的地道,挨了多个月苦头,还未见尽头发出来的光茫。这几个月来,疫症把这条地道变得更加漆黑。但疫症同时可以把地道转化成课室,让我们从中学会关心身边有需要的人,学会关注社会上的罪恶与不义,并且催迫我们反省人类与大地的关系。尽管学习这些功课未必能够使我们立刻走出黑暗,却有助我们避免将来另一次黑暗的降临。

相关文章

敬拜真谛:崇拜聚会最重要?

吴国杰基督教思想(教会历史)教授近日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使许多群众聚会都被迫取消。虽然许多地方堂会都因此暂停团契、主日学、专题讲座等等各类聚会,但仍有坚持「惟独主日崇拜不能停止」;即或有因疫情严峻而停止实体崇拜,也尽量改以网上形式进行。究其原因,是认为崇拜聚会是信徒群体敬拜神的神圣时刻,是教会最核心的活动。此外,香港华人教会越来越重视崇拜,对崇拜的教导与讨论也越来越多。早年敬拜赞美的热潮里,领诗训练几乎成为教会年轻一代必备的事奉装备。随着教牧领袖批判现代诗歌内容贫乏,传统圣诗和崇拜礼序又见重获重视的迹象。在关注崇拜聚会的时代潮流中,有不少学者尝试从音乐、礼仪、神学、牧养等不同角度进行反思,期望为公众崇拜建构更切实的基础,订立更准确的方向。究竟古往今来,崇拜真正的意义为何?笔者要在此指出,现代教会对公众崇拜的理解,在相当程度上偏离旧约、新约和教会的历史传统。 ...

爱在瘟疫蔓延时……

刘振鹏实用神学(基督教伦理)助理教授若非新型冠状病毒爆发,我们就可以照常一起敬拜和聚会,人与人之间就不须保持距离,减少会面,学校也不需停课,群体成员就不会感到彼此被割断(disconnected),市面也不会如此萧条。 「浸神」停了课堂教学,改为网上授课,至今已有一段时间。很多同学感到没有团契生活,既不能三五成群地温习、做功课、吃喝玩乐,又没有面对面的相交,感觉彼此被割断、灵命枯干。 ...

从圣经看苦难与牧养关怀

卢允晞新约助理教授去年,由于政见不同而造成社会动荡,香港的基督徒和社会其他人士都经历种种艰难,生活大受影响。如今,新冠肺炎爆发,似乎要进一步延长这种不明朗又充满忧惧的日子。或许,现在是适当的时候思考一下,圣经如何谈论苦难;这样,当我们真的要服侍受苦的人,所说的话就不仅能鼓舞人心,还能包含神学内涵――如此,我们所服侍的人,就不但得到安慰,还可以更认识神是谁,知道祂是怎样的,因而信靠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