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讯2015年4月号 谈谈圣经课程 黄福光 旧约圣经教授 本院的神学硕士课程,是一个让学生更深入研读圣经(旧约或新约)及探究神学的课程,这种深度在道学硕士或神学学士这些基础课程较难达到。在美国许多神学院(包括我就读的神学院),神学硕士课程就等同博士课程的一年级。 「浸神」也有相似的要求,为使神学博士生在某些范畴的知识更为扎实,我们有时会按个别情况,要求他们修读部分神学硕士学科。基于这原因,主修圣经的神学硕士生必须能熟练地阅读圣经原文(希伯来文及/ 或希腊文),但这却是已毕业离校一段时间的学生担心难以应付的。在我看来,语文要求成了一个主要障碍,使这些有意申请入学的人裹足不前。后来为了解决他们的难题,我们引入「重新进入」(reentry)的课堂,帮助学生重温希腊文及希伯来文。当然,若道学硕士生毕业后及早入学,这语文要求应不会构成问题。 其中一样最令我引以为傲的,是迄今已至少有四位主修圣经研究的同学接续攻读博士课程。其中一位更已学成返港,现时正在母校协助讲授一些科目。我相信我们的圣经课程有所需的力度与深度,能帮助学生奠下坚实的圣经基础,好让他们毕业后能踏步向前——无论继续进修或在教会服侍。跨科际研究是学院的一个重点,展望将来,我们可探讨圣经研究如何对灵修神学、崇拜或牧养事工等方面的研究作出贡献,这将会饶有意义。我个人期待在未来见到更多这方面的协合成果。 wordpress_publish 7 月24, 2024 评论已禁用
院讯2015年4月号 真正地实践信仰 邓爱华神学科同学当我与别人分享,提到自己的呼召是宣教时,常会遇上这样的回应:「噢!那么你为什么仍花时间念神学硕士呢?」那份不解的语调引起了我的反思。究竟从何时开始,人们把神学与实践分割为互不相干的东西呢?缺少了神学反省的实践所展现出来的信仰,到底是怎么样的信仰? ...
院讯2015年4月号 一个「老兵」看学院近年的发展 梅智理(Jerry Moye) 旧约及灵修学荣休教授时光下的转变1973年,我开始任教于香港浸信会神学院。当时,在老师团队之中,还未有已取得博士学位的华人教授。现在却不同了,我们拥有一队数目可观、学养深厚的华人教授,他们分别于英美一些享负盛名的学府取得博士学位。我在学院任教的前十年,班上的学生并不多。记得有一年,基础神学课程只有两名毕业生。时至今日,学院每年都有众多毕业生修毕各种课程,而我们开设的基础神学课程亦不只一个。 ...
院讯2015年4月号 训练独立思考、独立硏究 邓绍光基督教思想(神学与文化)教授神学硕士课程跟之前的道学硕士课程,无论在学习上或教授上,都甚为不同。笔者作为老师,采取的教学方式也反咉出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