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再迟延

叶志华

神学学士一年级

我初中时在布道会决志信主,后来经同学介绍,参加了教会的团契和崇拜,开始有稳定的教会生活。我在1997年受浸加入教会,并开始尝试不同的事奉岗位。感恩随后的日子,无论在工作、恋爱、结婚、生子的事上,都经历神的厚恩,大大加强我对神的信心。

「迟一点吧」

装备自己作传道人的念头,自2015年参加柬埔寨短宣时已经萌生。当时与教会一班弟兄姊妹到柬埔寨探访当地的宣教牧师,他不单带我们到当地的教会了解事工的需要,更邀请我们到他家中,聆听一班宣教士的分享,一起代祷;过程中我感受到他们对传福音的热切和对主的尽忠。聚会后返回住宿地方时,我坐在笃笃车上望着落日的景色,心内有个声音问:「你准备好了吗?」当时我回应:「迟一点吧。」

随后的日子也有机会到其他地方体验传福音的工作。无论是圣诞节跟随教会诗班到内地教会分享诗歌,或是暑假和弟兄姊妹在内地举办英文班,都让我清楚看见福音事工的需要,「要收的庄稼多,做工的人少」这句经文不期然在脑海浮现。 2019年夏天,我参加浸信会差会举办的泰北及缅东访宣体验团,其中最深刻的是探访缅甸乡郊一所教会,和当地一班小朋友在草地上唱歌玩耍,一张张笑脸深印在脑海。那一刻我问自己:「你能受装备,全心事奉吗?」但心里仍然推搪:「迟一点吧。」

往后发生了社会运动、新冠肺炎、缅甸内战等事情,这令我明白一切本来美好之事可以瞬间改变,以往接触过的人和物可以一下子不复见。教会内的生离死别,更叫我体会「时间不等人」

「停下来!」

工作上的变迁,使我反省自己是追求地上的安逸,还是思念天上的事。我本身在一所外资银行工作,主要负责客户服务,生活可说平稳安定。 2023年中却得悉公司要改组,工作性质将改变,一向共事的同事亦要转职,当时满心恼怒和不安。 8月18日晚上,我出外缓跑,脑海一片混乱,距离目的地还有一半路程时,听到有声音对我说:「停下来!」脑内随即想起耶稣对税吏马太的呼召。我停了下来,眼泪不自觉地流下,但心里却是异常平安宁静。

当时我想,这是神的呼召吗?真的要我停下来,放下一切全时间传道吗?我可专心无悔委身传福音吗?我有足够能力吗?我带着这一连串问题切切祷告神,求祂指引我该行的路。除了跟太太分享外,我也跟牧者和弟兄姊妹讲述这个经历,请他们为我代祷。当然我希望能得到印证,确认那是呼召而不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

回应与行动

感谢神很快便给我回应。 8月20日主日崇拜,沙田区医院的张院牧到教会证道。她不但分享自己的蒙召见证,还借出埃及记第三十六章作出提醒。 8月27日主日崇拜,浸信会爱群社会服务处的李传道宣讲十个童女的比喻,神借此再次提醒我要用心作好准备。于是我9月正式辞职,11月离开工作岗位,并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神学院,又报读了一些晚间信徒装备课程。 2024年2月尾,我参加了香港浸信会神学院的「神学生生活体验日营」。除了跟教授交流,还有学生分享他们的蒙召见证及校内的生活点滴,他们的分享对我很有帮助。

过往参与短宣体验活动,使我对宣教工作很有负担,但我清楚知道必须按部就班,根基一定要扎稳:除了要学习神学知识,更要累积牧会的经验,好应对不同的挑战。我希望通过牧会建立一班有共同志向的弟兄姊妹,一起履行神给我们的大使命。

期望在神学院里,不但能学得神学知识和牧养技巧,更可以与同学建立团契关系,为迎接将来牧职的挑战互相扶持,作无愧的工人。

相关文章

群体生活的神学学习

梁纬信道学硕士Wilson Leung (M.Div.) 转眼之间,在「浸神」度过了六年时光。前三年,在学院图书馆担任同工,开展了服侍的第一站。后三年,在学院修读道学硕士课程,开展了这个永无止境的神学旅程。 ...
,

迎向七十五.敬拜颂赞主

明年,香港浸信会神学院将踏入七十五周年。学院正积极筹划以圣乐及敬拜开展这新的篇章。今期《院讯》特别邀请「七十五周年院庆筹备委员会」召集人陈合英姑娘分享她的感受,并介绍院庆的主题和徽号;又邀请了筹备委员会执行委员兼「七十五周年院庆感恩崇拜暨音乐颂赞会」指挥罗洁盈博士,谈谈这个崇拜的设计点滴。此外,三位参与院庆崇拜事奉的成员亦会分享圣乐如何影响他们的生命。我们诚挚邀请您一同参与明年4月举行的这场圣乐敬拜盛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