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同行.活出所信

杨嘉仪

道学硕士

以往觉得全时间修读神学与我距离很远,认为自己报读晚间信徒神学课程已经够认真了。从没想到自己竟蒙召进入神学院,更没预料全时间接受神学装备的这三年,原来是神给我一段多么精彩的岁月。神让我真实地经历祂是信实的主,是一位体恤我软弱、明白我需要、温柔地塑造我生命并与我同行的主。

与人同行的主:让我经历「同行」的力量

记得入学时,林国彬院牧提醒我们,除了学院原有的课程外,还有一科要学习,就是对每位同学都不一样的「隐蔽课程」。而我在一年级第一个学期便上了第一个「隐蔽课程」,就是向大家说出我的需要。当时我需要做一个手术,其后果有可能影响我能否继续学业,所以我向同学说出代祷的需要。没想到,手术前一天的午后要测验。虽然同学都紧张得很,但大家竟愿意放弃午饭后的温习及休息时间,一同为我祷告,当日的画面至今仍然历历在目。二年级第一个学期时,我确诊零期原位癌,因而需要提早考试,好预备接受手术。患病及接受治疗期间,我学习分享自己的需要,并且经历了弟兄姊妹代祷及同行的真实。同学在学期末功课极忙的「大剂期」竟愿意主动放下各自的功课和作业,连续两个星期花上近十小时的课余时间,通过网上视像会议与我一同完成最后一份希伯来文功课,还帮助我温习期终考试。今天想起仍然十分感动。

感谢主,让我从病患中如奇迹般康复,更在过程中学习「分享需要」及经历「同行」这隐蔽课程,使我深刻体验圣经所记:「朋友乃时常亲爱,弟兄为患难而生。」(箴十七17)

整合所信所学所思考的神学:活出信仰

学习神学期间,发现传统思想、哲学思想、理性思想,各样的学说原来都影响我如何看自己,看他人。修读神学的课程,特别是邓绍光教授的系统神学课程,重新校正了我对神、对人、对门徒群体的观念。这三年,我遭遇不少艰难,爸爸脑出血入院,家人又因欠债求死。我所学习的神学,帮助自己坚定对三一上主的认信,不因环境顺逆而改变;并且从中学习以「神爱世人」的眼光去爱并接纳犯错的家人。这些人生经历助我切实地整合自己所学和所信的,帮助我活出信仰。

神的意念高过人的意念

当初我攻读神学,以为是自己为主付出,但到了三年神学的学习生涯完结之时,才发现其实是神多么恩待我,让我经历祂的信实。这三年,面对学费、手术费、照顾爸爸的费用等需要,我虽然曾为此担忧,但最终却发觉神不单让我有足够的供应,还让我置身于一个门徒群体,在我软弱时,能够支持我渡过各样困境又与我同行,为我代祷。神的计划远超过我自己的计划,这几年的神学生岁月,让我真实地经历这位胜过死亡又复活的主,不单是从书本上认识祂,更是在真实的生活中经历祂,让我可以更多信靠祂,在世上活出我所信的道。

「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认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不要自以为有智慧;要敬畏耶和华,远离恶事。」(箴三5-7)

相关文章

群体生活的神学学习

梁纬信道学硕士Wilson Leung (M.Div.) 转眼之间,在「浸神」度过了六年时光。前三年,在学院图书馆担任同工,开展了服侍的第一站。后三年,在学院修读道学硕士课程,开展了这个永无止境的神学旅程。 ...

跟随神的恩领

车兰花神学学士Dawn Che (B.Th.) 感谢父神让我完成「浸神」的神学学士课程!若非神的恩领,这必定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回顾这四年的学习历程,全靠天父恩眷和引领,我才能顺利渡过。 ...
, ,

重拾初心

黄坤华道学硕士一年级Kuan-wa Wong (M.Div. 1) 寻着生命的意义我出生于信奉传统信仰的家庭,自小家人就把我「上契」给土地公。父母对我非常严厉,小学时期的我又脾气暴躁,又自卑,做了很多负面的事,如离家出走、吸烟、饮酒、说脏话、自残、欺凌同学等:在老师眼中,我是个问题儿童。小五、小六的时候,我常常问自己:「我活着有什么意义?」即使将来多么成功,甚至成为全球首富,死后却什么都带不走。我什至想,自己无法选择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但却可以选择何时离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