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道期刊》二十年来的主题
邓绍光《山道期刊》副主编Andres Tang HRJ 's Associate Editor 《山道》二十年来的主题《山道期刊》第一期的主题为「品格塑造与教会事工」,第四十期则是「信仰群体的纪律」。如果首尾具有某种代表性的话,那么,这两期就表明了《山道期刊》的某些特性:关注教会,为教会作出严谨的信仰反省。对四十期的主题稍作分类,亦不难得出这样的印象(参图表)。 ...
阅读更多
假如没有《山道期刊》……
黄顺成本院神学硕士生Wong Shun-shing Th.M. Student 假如没有了《山道期刊》,那就太可惜了。 《山道》流露了「浸神」老师及学者们对学习的热情,以及他们对华人教会的疼爱。各位老师及作者各有专精,有精通神学教义,有钻研新旧约圣经,也有长于伦理思考。阅读《山道》,让我进入他们的视界,从他们的眼睛看见神学世界及教会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
阅读更多
生之痛.生之乐
吴国杰基督教思想(教会历史)教授Nathan Ng Professor of Christian Thought (Church History) 出版犹如生产,初闻怀孕喜讯,总觉兴奋雀跃。笔者于2001年初开始在浸神事奉,创刊于二十年前的《山道期刊》此时已有数期面世。任教不久,即有幸获邀担任2003年总第十一期的编辑,初尝文稿邀约、审阅、校对的滋味,且首度于期刊加入「讨论文章」部分,工作虽具挑战,却带来喜乐。此后,续有机会为期刊担任三期编辑,撰写文稿十数篇,对期刊出版的参与看似从没间断。 2010年,曹伟彤院长邀请笔者进一步担任编辑委员之职,我既对学术研究素有负担,遂欣然接受。 ...
阅读更多
叫人惊喜的《山道期刊》
黄福光旧约教授Wong Fook-kong Professor of Old Testament 这些年来我担任《山道期刊》的编委,实感荣幸。身为期刊的编辑,我自然希望阅读《山道》的人越来越多。但没想到竟有位澳洲的圣经学者向我索取我两三年前在《山道》发表的文章之英文版本,我十分惊喜。想必是他的一位学生(可能是从香港前往当地进修的华人学生)引述了我的文章,引起他的兴趣。知悉远至澳洲的同好也阅读《山道》,实在叫人欣喜。这肯定了我们的努力!同时,这也让我们醒觉,提醒我们必须继续保持《山道》的水准。神学院的学生会读《山道》,在功课中引述它;同样,他们的老师和外国的同好也可能乐于读它呢。 ...
阅读更多
《山道期刊》,绕道而行的服侍
邓绍光基督教思想(神学与文化)教授Andres Tang Professor of Christian Thought (Theology and Culture) 《山道期刊》是一本学术期刊,这是清楚明白的,但是学术期刊不一定就是「离地」不食人间烟火的,这却是须要辨明的。就如没有纯粹数学像微积分的发明,恐怕科学、经济学、工业工程学就不会有今日的发展。 《山道》并非一本纯粹为学术而学术的期刊,它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服侍教会群体,好能够更广更深认识并践现信仰。 ...
阅读更多
神学研究与《山道期刊》
曹伟彤院长Joshua Cho President 发扬「教会神学」 香港浸信会神学院是一所学术研究与生命实践并重的神学院。打从2009年开始,我们锁定目标方向,专注于成为一所发扬「教会神学」的神学院。因此,我们所倡议的神学方向、出版的书籍(例如「教会伦理系列」)、发表文章的质量、主领讲座的内容特点……凡此种种,都是朝着这个方向迈进。 ...
阅读更多
《山道期刊》20周年
《山道期刊》(下文简称《山道》)是香港浸信会神学院的学刊,自1998年创刊以来,半年一期,从未间断,到了今年底出版第四十期,便进入二十周年。因此,我们特地邀请了《山道》的主编、编委会成员,以及读者,谈谈他们对这期刊的感想和看法。 ...
阅读更多
不与俗同的上帝公义(下)
禤智伟实用神学(社会伦理)助理教授Freeman Huen Assistant Professor of Practical Theology (Social Ethics) 禤博士于四月号《院讯》发表〈不与俗同的上帝公义(上)〉,探讨圣经所说的公义本质,指出「公义不是分配,是分享」。这期他将进一步说明「公义不是报复,是复和」。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