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求知到服侍:神學院進修的蛻變之路

曹業

道學碩士

曹業與家人

我懷著對上帝的敬畏和服侍的熱忱,踏入香港浸信會神學院的大門,未曾想,這段求知之旅竟演變為一場觸及靈魂的洗禮――上帝以無盡的恩典和精妙的引領,逐步塑造我成為合乎主用的工人。

知識殿堂:開啟屬靈智慧之門

  神學院的課程體系猶如一座宏偉的知識殿堂,每一門學科都是通往屬靈智慧的關鍵路徑。鄧紹光博士的「系統神學」課程,讓我對基督教教義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我認識到,信仰不僅僅是個人層面的追求,更涉及對教會、社會乃至世界的責任和擔當。這份認知猶如明燈,指引我在生活中注重品格塑造,竭力成為榮神益人的傳道人。張楷弦博士的「聖經闡釋」課程,從字義的精準把握、句型的細緻分析,到語段的完整解讀,逐步讓我領略聖經經文的深邃與精妙。璩理博士的「文化處境中的基督教倫理學」課程,激發我對現實生活的深刻思考,引導我反思如何在現實生活中踐行基督教倫理原則,如何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保持清醒和理智,以及如何就基督教倫理的疑難問題,為信徒提供富有建設性的幫助及意見。

靈命淬煉:在挑戰中破繭成蝶

  神學院的生活,不僅是知識的積累,更是靈命的淬煉。每週三和週五的禱告會,是我靈命成長的搖籃。每月與靈修導師單獨會面,讓我在面對學習壓力與生活困擾時,心靈得到慰藉和滋養。除了在禱告和與導師溝通中得以成長,課程學習也讓我收穫頗豐。在「牧養關顧」課程中,林國彬牧師、藍志揚博士和彭君成老師的教導,讓我領會牧養關顧的本質和重要性。通過個案討論與實踐報告,我學會如何運用牧養技巧去關心、輔導信徒。林牧師對師徒關係的講解,使我明白真正的師徒關係不僅是技藝的傳授,更是生命的傳遞。雷健生博士的「講道法」課程,讓我掌握脫稿講道的技巧,學會有效地運用語言表達技巧,並能全面客觀地評估自己的講道水準,發現自己的不足並加以改進。雖然每一次脫稿講道都是嚴峻的考驗,但也讓我在磨礪中成長,破繭成蝶,成為更自信成熟的講道員。

服侍預備:在實踐中扎根生長

  神學院不僅教導我豐富的理論知識,更給我寶貴的調研機會。通過對浸信會愛群慈善服務機構的調研,我深切體會如何將神學知識實踐於現實的過程。在這個調研中,我看到教會如何將信仰與實際行動結合,如何關注弱勢群體,提供多元化的服務。這讓我認識到,作為神的工人,不僅要傳揚福音,更要通過實際行動去關愛及幫助他人,踐行「愛人如己」的教導。在雷健生博士的悉心指導下,我順利完成撰寫「高級整合研討班」(SIC)的論文〈汪維藩講道法:中國傳統文化與講道技巧的交融實踐〉。研究汪維藩牧師的著作,不僅提升我的學術能力,更讓我對服侍的預備有了深刻的反思。

  回首這段在神學院的學習時光,我心中充滿感恩。神以恩典引領我穿越知識的海洋,跨越靈命的山谷,漫步服侍的田野,讓我這幼小的屬靈生命逐漸成長,成為知識增長、靈命活潑、有服侍心志的主的工人。未來,我將以更堅定的步伐,在服侍道路上繼續前行,榮耀主名。

相關文章

,

恩召之旅

植佩敏 道學碩士 佩敏與母親   畢業在即,回望過去數載於神學院求學的歲月,我對上主的帶領和恩典,心中充滿感激與敬畏之情。從當初決心走上神學裝備之路,到如今邁進牧會的新階段,上主大牧者的手始終堅定地引領我前行。無論是渴望認識祂、尋求明白祂心意的日子,還是面對挑戰與掙扎的時刻,祂總是適時回應我的需要,使我不至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