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貴的裝備.珍貴的禮物

張肇倫

神學碩士

肇倫與太太及兒子

  回望這段修讀神學的歲月,每一步都充滿上主的恩典和帶領。

裝備自己,為了更有深度的服侍

  這些年間,不少弟兄姊妹或朋友都問我:「為甚麼還要讀神學?讀了有甚麼用?」這是一個非常真實的問題。我深切體會,在神學院鑽研的知識──不論是神學理論、聖經語言,還是教會歷史──往往難以直接、完整地應用於牧養場景或主日講壇。然而,這種知與行之間的張力正顯出裝備的價值所在。

  曾聽過一位敬愛的牧者分享一個比喻。他說,牧者的日常工作,好比駕駛一輛汽車在平坦的公路上行駛,一般情況下總能順利抵達目的地。但假如車子在途中忽然拋錨,或遇上崎嶇難行的路況,就需要懂得修理和應變的技術。神學裝備對我而言,就是學習這些關乎「修理」的知識和技術。進修之後,我雖然仍未必能處理所有「疑難雜症」,但面對信仰的挑戰或牧養的困局時,至少可以更有信心和能力去應對──畢竟「工具箱」裏增添了幾個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這幾年的學習十分寶貴,拓寬了我的「選擇空間」。若沒有這段時日在神學院裏浸淫,我就只能在既有的、相對有限的認知框架中服侍;但當我更用心、更深入地研讀之後,雖然自知學海無涯,但在某些領域上,我可以更有信心去分辨不同的立論,理解其背後的脈絡,從而作出更合適的選擇去教導和牧養。這份信心,源於知道知識的出處及當代的學術對話,這讓我能夠更忠實地詮釋上主的話語。我深信,只要我們盡心竭力,上主就必悅納。

迎見生命的禮物 體會群體的溫暖

  修讀碩士課程期間,上主更賜予我們家一份最珍貴的禮物――我們的兒子信予在2024年初出生。他的出現,誠然為我的讀書生涯帶來巨大的挑戰。在照顧新生兒的忙亂和疲憊中,要保持專心致志的學習狀態,絕非易事。那段時間,我能夠堅持下去並順利畢業,實在要由衷感謝同學的體諒和教授的包容,讓我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一步步完成餘下的學業。這個經歷讓我真實體會,主的恩典往往是透過身邊的弟兄姊妹和師長向我們彰顯。

  在此,我特別想感謝黃福光教授。從攻讀「浸神」的夜間課程,到道學碩士課程,再到神學碩士課程,在我這漫長的學習路上,黃教授不僅在學問上悉心指導,更在課餘時間為我費心,給予無數的鼓勵和支持。這份師恩,我銘感於心。

  附上的照片,拍攝於我的母會――中華錫安傳道會慈雲山錫安堂。照片中有我的妻子書姮和我懷中的兒子信予。那天,教會為我們的兒子舉行幼兒奉獻禮。這個時刻,彷彿是我神學旅程的縮影:在家庭崗位的轉變中,在屬靈群體的守望下,我學習將生命中最珍貴的禮物交託上主,並立志以所學的一切,忠心服侍祂的教會。

  願一切榮耀歸於我們在天上的父!

相關文章

,

生命蛻變.神學歷程

弟兄姊妹蒙召進入香港浸信會神學院裝備自己,作神忠心的僕人。他們如何渡過這個學習歷程?其中有何感想和體會?今期《院訊》邀請了校本部一些神學課程畢業生,分享他們在其中的生命蛻變,一同見證這位滿有恩典的神。...
, ,

不再遲延

葉志華 神學學士一年級 Chi-wah Yip (B.Th. 1)   我初中時在佈道會決志信主,後來經同學介紹,參加了教會的團契和崇拜,開始有穩定的教會生活。我在1997年受浸加入教會,並開始嘗試不同的事奉崗位。感恩隨後的日子,無論在工作、戀愛、結婚、生子的事上,都經歷神的厚恩,大大加強我對神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