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望爱工程里程碑:新教研大楼

新教研大楼是「信望爱工程」的一部分。 2011年2月20日,曹伟彤院长在「六十周年钻禧院庆」感恩崇拜上,提出学院的「信望爱工程」。曹院长强调要在「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这基础上,建立一个以「信望爱」为标记的门徒群体。当中具体事工的落实,包括扩大教授团队、发展研究院课程、改革和发展信徒装备课程、开设神学研究中心。

随着「信望爱工程」逐步落实,现时校园逐渐不敷应用。 2016年,董事会议决通过校园第三期扩建工程,以配合学院未来的发展需要,加强其教育及研究的能力。扩建工程包括在西澳校园内兴建这幢四层高的教研大楼,总面积近930平方米(约一万平方呎)。

从2016年初开始筹备,到新教研大楼兴建落成,及至2022年4月下旬获批入伙纸,这六年多的岁月以来,见证了神丰足的恩典,以及弟兄姊妹对神、对学院的爱和情谊。这大楼标志着「浸神」朝向「信望爱工程」迈进一个新的阶段。

提升学术氛围:综合研习中心

近年,本院的研究院有长足的发展,修读研究院课程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除了神学硕士学位课程外,本院于2013年更开办了神学博士学位课程,为本地、内地及东南亚的神学院,培育教研人才。至今本院已诞生了两位神学博士。因此,学院有更大的需要设立研习中心,好为那些在神学领域进深追求的同学,提供个人研究及集体讨论的空间

新教研大楼二楼的「综合研习中心」,就是为此而设立。该中心除了课室以外,还设有三个小组研习室、一个研讨室、两个研究生室、小型茶水间等设施,为同学提供更宽广的空间作个人研习,或与其他同学互相交流、探索学问。其中,两个研究生室,合共可为八位研究生提供专用的研习空间,让他们专心作学术研究及撰写论文;这对本院的研究生来说,相信是一大喜讯。「综合研习中心」期望能营造更美好的学术研究氛围,优化同学的学习环境。

促进研究交流:综合神学研究中心

新教研大楼三楼全层为「综合神学研究中心」。设立这个中心,是为了汇聚社会上不同领域的基督徒专家学者、教会领袖、牧者,与老师团队一起探求真理,互相交流,共同辨明耶稣基督的心肠,并且以坚实的神学反思,帮助教会适切地回应当下所面对的具体问题。

该中心设有「香港浸信会历史档案中心」、「高阶神学研究中心」,以及一个大型会议厅。「香港浸信会历史档案中心」与现时图书馆的「香港浸信会档案室」互相配合协作,继续促进浸信会历史的研究。学院将会积极联络本地历史悠久的浸信会,甚或海外的浸信会差会,搜集与本地浸信会历史相关的珍贵史料,以丰富档案室和档案中心的馆藏,为相关研究作充足储备。「高阶神学研究中心」将搜集及整理重要的教研文献及材料,为高阶的神学研究创造有利的条件。该中心的大型会议厅可容纳八十人,期望成为本地及国际学术会议的举行场地,汇聚本地及海外的学者作学术交流。

跨界集思回应世界

谈到这会议厅,两位副教务长都充满憧憬。黄教授表示,曹院长和他们谈论这大楼的发展,大家都期盼新教研大楼成为海内外基督徒学者作神学交流和反思的空间。黄教授自己也认为这会议厅是举行国际交流会议的理想地方;即使现在受疫情影响,未必能够邀请海外学者亲身来港参与,但也可透过视像会议方式让他们与师生分享或作教导。

黄教授又指出「浸神」素来强调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y)的协同教育;近代的神学教育常把各个范畴分割,圣经科、神学科、实践科各从其类,互不相干,但随着环境变化,社会衍生许多繁杂问题,是大家须从多方面深思的。黄教授表示,曹院长和他们都寻思新大楼启用后,能否借此契机为学院创建一个跨界平台,可以更多回应社会的问题和需要;这可以是与不同范畴的伙伴合作、教育的工作或书刊的出版,从圣经到神学,再到实践神学,将神学教导付诸实践,以协助教会回应时代。他认为与不同的专业人士合作,能够强化学院在实践神学方面的探究和应用,相信这能更有效帮助教会。例如近年因应对疫情而推行封锁和隔离的措施,有不少人出现情绪问题。若只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此问题,并不足够;若加上神学的层面,相信更能辅助大众和基督徒回应实际处境。黄教授看见不少牧者面对社会议题时,也在寻求指引;他认为神学院在这方面可以承担更多,而这不是单靠圣经的知识就能解决的,所以期望学院将来与教会、与其他界别能有更多的合作和沟通。

互动交流强化本地牧养

除了集结国际学者推动本院的教研以及跨学科交流合作之外,吴教授表示强化本地的实际牧养教导,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学院希望邀请本地教牧、「浸神」校友在新教研大楼的会议厅内,就牧养的议题彼此分享和讨论。

此外,吴教授表示,曹院长和他们都期盼会议厅也成为牧者、校友相互联系、分享、交流的平台。黄教授十分赞同这想法,认为创造互动交流的平台,可让负责不同事工的牧者、校友彼此分享经验,互相学习。譬如有校友服侍的教会是致力于青年人的运动事工,通过运动来接触青年人,分享福音;他们便可向其他参与者分享当中的成功经验,彼此交流,共同思索。黄教授又表示,有些校友相当怀念「浸神」的属灵操练营,将来我们也可以善用这会议厅为校友举办类似的活动。校友拥有了实际的牧养经验后,必定有更深入的分享,彼此有更丰富的得着。

吴教授又补充说,这类交流会也可以招聚牧养相近对象的教牧,彼此分享牧养的故事,之后老师教导相关的学术理论,大家共同商讨。学院可以为服侍不同群体的牧者、校友,举办这类小型会议,例如从青少年牧养议题开始,邀请青年教牧就时下面对的牧养难题一同商讨。他说,譬如探讨新冠疫情及移民潮下牧养青少年的困难与方法此类议题,相信足以产生不少互动和火花。会议厅除了可望成为校友间相互联系和交流的平台,日后的「院长教室」也可在此进行,为院长与校友、教会领袖提供一个宽广舒适的讨论空间。

理论与实践并行的教研之路

两位老师都强调「浸神」的教研方向必定紧贴其使命宣言——「今日的神学院,明日的教会」,故学院绝对不会作空中楼阁、纯学术式的研究,最终必定以服侍教会为依归。可见学院未来的教研方向,是要紧贴社会脉搏,理论与实践并重,协助教会在信仰实践上更适切地回应时代,将神学知识落实于践行。我们憧憬新教研大楼成为一个汇聚神学知识与实践智慧的「大熔炉」,促进海外及本港学者、教会牧者之间的交流互动,集合众人一起进行深刻的神学反思,并在面对社会不同议题时与教会一同寻索实践信仰之道。

随着图书馆资源趋向电子化及馆藏日益丰富、新教研大楼落成启用,以及教授团队的更新,我们展望「浸神」的教研能力将会大大提升,更具条件在本地以至国际的神学研究、培育教会仆人领袖、发展实践神学、回应教会和社会的需要等各方面,作出深远而持续的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