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信仰.寻求.理解
邓学骏道学硕士Michael Tang (M.Div) 寻找信仰答案还记得申请入读「浸神」面试时,院长问我为何要入读神学院,对神学院的学习有什么期望。当然,入读的首要原因是上帝在我身上的呼召。至于对学习的期望,我记得那时心里有好几个问题,期望读神学能给我答案。依稀记得其中两条问题:「什么是教会?教会应当是如何的?」和「什么是团契?团契应当是如何的?」这些问题都是由我的事奉和信仰经历所引发。当时年少又未受过神学训练,我以为神学院必然是寻求解答这些问题的地方,自己必定能够在这里找得答案。 ...
无能中的事奉――从但以理书一章1至6节看处身香港的我们
黄福光旧约教授Wong Fook-kong Professor of Old Testament 八月,本院神学硕士的课堂上,我问学生:「你们觉得今天坐在这里上课,且学习的是古代近东的世界,是否好像没有什么用处?」他们表示同意,觉得学习这些几千年前的东西,跟今天水深火热中的香港没什么关系。为了鼓励他们,我说了这个故事: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在美国求学。当时我们夫妇与一对从香港来的基督徒同学夫妇是很好的朋友。不幸地,这位同学的太太癌症复发,并且知道痊愈的机会很低。有一天,我打电话给这位同学,刚巧他不在家,接电话的是他的太太。我就在电话中问候她的病况,她明确地回答:「如果这最后一次化疗也不成功,我就必定没希望活下去。」她边说边哭。我很想安慰她,却不知如何开口,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很无能。那段日子,这「无能」的感觉非常强烈,觉得我所学、所知的一切一点都不能帮助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