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浸神教研後盾:圖書館與新教研大樓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浸神」)在推動基督教神學教育及學術研究,不遺餘力。老師們著書立說,出版不同程度的學術書籍;學院又出版學術期刊《山道期刊》,為華文學術界作出貢獻;並且開辦各類神學課程,為教會培育屬靈品格與學術知識兼備的人才;學院不時舉辦各類型的講座,推廣學術研究的成果,並教導信徒應用在生活上。

  作為「浸神」教研的後盾,圖書館和新教研大樓擔當重要的角色。今期《院訊》訪問了圖書館副館長林建民先生、兩位副教務長黃福光教授和吳國傑教授,並且梳理了相關資料,為讀者介紹「浸神」這兩個重要設施。

相關文章

作屬祢的器皿

吳慧盈 道學碩士 Ng Wai-ying (M.Div.)   入讀神學院以前,神學家的名字及其著作、教會歷史、各種不同的神學進路、宗派之間的異同、正典以外的次經和偽經等,我一概前所未聞。我只是一位在教會熱心服侍、蒙上主呼召又獲牧者推薦入讀「浸神」的平信徒。因此這三年的神學裝備,實在讓我更深地經歷上主的偉大,祂是多麼叫人驚歎不已!...

青年神學教育營

看見需要與時機   曹偉彤院長表示,這幾年來學院都在談論實踐神學,而青少年事工是實踐神學的重要一環。幾年前他開始會見校友,當時社會一片紛亂。青少年在其中參與積極,對時局也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需要人去回應。他深感當下局勢要為服侍青少年的校友作出指導,提供支援。...

我還可以「已讀不回」麼?

張秋明 道學碩士一年級 Jade Cheung (M.Div. 1) 秋明與丈夫貴豪   自小學起,我就有很多機會接觸基督教,但因著種種原因和藉口,我一直到工作後,才在一次聖誕節佈道會上決志信主。昔日我的生命一心追求金錢、物質,渴求別人的重視和愛;但信主後,神改變了我,去除我的物質慾望,讓我學懂知足和感恩,也不再追求人的認同和讚賞,並教導我無條件地愛身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