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資源寶庫:梁根紀念圖書館

  梁根紀念圖書館是「浸神」的教研資源寶庫,是本院一個強勁的學術支援後盾,默默支援師生校友的學習及研究;它與學院教研的長遠發展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回顧歷史,1951年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成立之初,從士他令道遷入九龍城博愛村的時候,院舍就設有圖書館,並且自1953年起命名為「梁根紀念圖書館」,以紀念致力於中國佈道的美南浸信會聯會海外傳道會的執行幹事梁根博士(Dr. Milledge Theron Rankin, 1894-1953)。1958年,圖書館隨院舍一起搬至何文田山道一號。1999年,圖書館又隨院舍遷至現今西澳校園,且於2006年3月完成其擴建工程。現時圖書館位於西澳校園行政及教學大樓二樓,面積750平方米。藏書數量和種類在全港神學院中可算數一數二。

豐盛的學術資源

  梁根紀念圖書館的館藏十分豐富,種類多元。現有中、英文藏書近十三萬冊,期刊230種,期刊合訂本6,440冊,畢業論文逾230冊,電子書34,900冊,電子期刊1,260種,影音資料12,200件,光碟資料庫840片。以合共超過十八萬件的圖書館館藏量而言,為本地神學院資源最豐富的圖書館之一。

  除聖經及神學類別的資料,圖書館還提供其他學科的書籍及資料供師生校友作輔助參考之用,涵蓋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社會科學等不同範疇;而且館藏不斷更新增長。圖書館搜購最近出版的中英文新書,每月約二百本,並且每月舉行「新書展覽」,務求讓讀者能有充足的資源去學習和研究,並掌握學術研究的發展。有不少研究生均表示圖書館資源豐富,對他們的學習和研究有很大幫助。

  館內還有兩個特藏。一是「主日學課程特藏」,搜羅與主日學相關的教材;現有多套依據年齡和學習階段編寫之主日學課程,並一批布偶及圖畫教具,供讀者作聖經教導及宗教教育之用。二是「香港浸信會檔案室」,收藏了浸聯會出版物、各浸信教會及機構的週年紀念特刊、有關浸信教會的文獻、本院的發展歷程紀錄等,數量多達3,100項。這些都是研究本地浸信會歷史彌足珍貴的參考材料。

  此外,本院為香港神學教育協會成員之一,讀者除了可使用本院圖書館的資源外,還可使用館際互借服務,借閱該協會成員神學院的圖書館藏書,拓寬可用的資源渠道。

革新電子資源

  隨著科技進步,學習資源亦邁向電子化,不斷推陳出新。2019年6月起,圖書館採用新一代圖書館管理系統Alma和Primo,取代已經使用超過二十年的Dynix系統。新系統更加便利讀者,可以透過單一介面同時獲得圖書館的紙本館藏及電子資源的資訊;用書名、作者、主題或關鍵詞搜尋館藏資料,甚至書籍的目錄;查詢索書號碼及借出狀況;還可自行續借或預約。

  圖書館也不斷擴充及更新其電子資料庫。現時訂有六個提供全文(Full-Text)的網上資料庫;除了電子書和期刊以外,還有合共二百四十多萬份學術文章或研究資料索引。讀者可以透過互聯網隨時隨地自由查閱,進行研究工作,十分便利。此外,圖書館還購備了大量多媒體電腦光碟,內容包括百科全書、字典、研經及釋經工具、聖經地圖、期刊索引、講道集、神學人物、經典著述、宗教比較等,供館內使用。

舒適的研習環境

  圖書館清幽恬靜,營造合適的環境給讀者研習。館內設有閱讀座位三十五個,神學碩士生及博士生還可以申請固定座位,享有自己專屬的空間讀書和撰寫論文。隨著新教研大樓落成,供研究生使用的學習空間將會大大增加。此外,館內設有一個導修室,可供二至十人進行小組研討或會議。林建民先生表示導修室的使用率一直很高,不少同學預約作小組討論或預備功課。

疫情下多走一步

  近兩年疫情反覆,學院因應情況推行防疫措施,圖書館有時只能維持有限度開放。但為方便同學、校友研習,圖書館儘量維持正常的開放時間至晚上。有時因受防疫措施限制,校友不能進入校園,但圖書館同工願意多走一步,校友可預先致電圖書館,由同工到學院正門替他們處理借還書事宜。校友及同學借閱實體書籍或許多了限制,但林先生表示,根據數據顯示,借書率維持平穩,並無下跌。在同工的幫助及豐富電子資源的輔助下,師生校友在疫情期間仍能善用圖書館的資源來學習和研究。

展望:擴充資源與空間

  展望將來,兩位副教務長都認為圖書館的發展,對學院成長十分重要。吳國傑教授表示,一所神學院要發展學術,不外乎兩個決定性的關鍵:教授和圖書資源。這二者是學術研究資源的重要核心,有好的教授和書籍才能吸引學生來學習,故圖書館在教研上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現時學院圖書館的藏書量在本地神學院中可算數一數二,但仍須繼續努力維持,按學院實際的需要及研究方向,選購書籍及電子資源。

  談到圖書館資源電子化,吳教授指出現時圖書館的資源趨向電子化,但同時實體書又不可少。電子書固然更方便師生借閱,容易檢索,而且節省空間,但基督教華文出版電子化的情況尚未普及,所以仍必須每年購買實體的中英文書籍。黃福光教授也表示同意。疫情期間,他看見同學、校友回圖書館借閱書籍受到限制,深感電子書的重要,認為要尋思擴展電子圖書資源的方法,好更便利同學借得所需的資料。不過,他也認為現時基督教華文的電子資源仍不如英語世界的普及和方便。

  若要擴充圖書館的館藏,就必須考慮空間的問題。除了把圖書館資源電子化之外,另一正籌劃的方案是重新規劃圖書館現存的空間。隨著新教研大樓落成,現存的校園空間將重新規劃,而圖書館內的空間可重新規劃,以騰出空間容納更多藏書。此外,黃教授提議將與課程相關的學習資源複本,放置在校園以外的其他地方,方便同學借閱。吳教授指學院現時也有類似做法,例如位於旺角的信徒神學教育部有一個小型圖書館,館內收藏了一些書籍和資料複本。

  回望過去七十載,「浸神」的圖書館從博愛村院舍細小簡樸的一室,發展至現在寬敞清幽的學術寶庫,始終堅守使命,致力為每一代的老師學者、莘莘學子提供最佳的學習環境和充足的學術資源。林先生表示圖書館將會繼續扮演支援學院神學教育的角色,配合學院課程、老師的教學及研究,以及同學學習的需要,努力搜羅添置合適的書籍和電子資源,作「浸神」教研路上的硬件核心和強力後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