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頁
  2. /
  3. 院長的話
  4. /
  5. 新七時三十分的美麗

院長的話

曹偉彤院長

新七時三十分的美麗

各盡其職 日上軌道

  從2017年開始,我便在教務會議、全院同工聚會、早會等不同場合,向師生和同工透露神學院正進入交棒、接棒的階段。眼下學院的老師和同工團隊,均逐漸步入退休之年,人事漸漸自然更迭。其實,不但神學院的隊工正在交替,香港教會的教牧隊伍也在更迭之中。不論大型或小型堂會,紛紛出現上一代牧者退下火線、新一代牧者承接事奉棒子的情況。

  除了交棒、接棒一事,我也跟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浸神」)群體分享我對本院和教會的期盼,就是展望神學院所做的學問更精進,所做的神學更到位、更貼地,好讓教會更蒙恩福。這是本院一直以來努力邁向的目標。「老師是推動神學院前進的引擎」,我常將這句話掛在口邊,因深信老師的靈性、品格、教導、學問、踐行,著實能夠推動整所神學院邁步前進,讓學院得以幫助教會一同面向社會,迎對世界。本院的老師日復一日深耕細作,辛勤教學、研究、寫作、培育學生的靈性、作同學的生命師傅,一同推動學院不斷成長,臻於卓越。老師是如此努力,我也在努力,學生也一同努力。

  本院師生之所以能夠專心努力,一群在背後默默耕耘的事務同工、文職同工,實在功不可沒。他們在這片孕育傳道人的土地上作好管家,用心竭力打理學院每一寸地方。一花一草,一樹一木,他們都愛護顧惜,殷勤手快地保持學院的整齊清潔。他們靈巧勤儉,常常想盡各樣方法,希望能夠運用最少的資源維持學院的日常運作。各部門同工互相協調,群策群力,同心同德,將學院打理得井井有條,支持著同學的學習和老師的教學。

  神學院能夠不斷成長,除了有賴經常在學院生活的師生和同工之外,一群熱愛神學院的董事和院長參議團成員,也在背後發揮了巨大作用。他們運用神所賜予的才幹能力,守望學院,手足胼胝地參與學院的建設工作,且不時向我提出寶貴的意見,使我能夠從他們身上吸取豐富的人生經驗。這對於我帶領學院的工作,大有助益。

  由我就任院長時提出的「十年計劃」,以至我在本院六十週年感恩崇拜上提出的「信望愛工程」,在大家各盡其職的氛圍下,經過八九年的禱告及努力,各項內容細節得以逐步實現。這些年間,學院無論在師資、學生、出版、研究院課程、信徒裝備課程、遙距教育課程等各方面,在質和量上均有長足的發展。

擴建路上 屢見主恩

  神學院一路走來,「軟件」的部分經過重整、鞏固後,可說大體上已走上軌道。只是到了現階段,還須要加上「硬件」配合,才能使學院為主攀得更高,走得更遠。「硬件」中破舊的部分須要更新,並且須要增加可使用的空間,特別是用以增設研究生研習空間、擴大圖書館藏書面積,以及增加老師辦公室數目,好舒緩長期處於緊張狀態的地方使用情況,並為學院能夠提供足夠的地方資源,進一步將事工推展落實。

  2016年初,擴建之路踏上了新里程。董事會先後議決成立「校舍發展策劃委員會」「建築小組」,西澳校舍第三期擴建工程遂正式展開。「校舍發展策劃委員會」的成員,是由董事會選派的董事組成。由於每名董事每三年輪值告退,該委員會初期的成員與現時的成員略有變化。現時該委員會的董事成員包括:陳樹安執事(主席)、何建宗執事、劉文軒執事、陳志強牧師及朱活平牧師。此外,「校舍發展策劃委員會」提名那些在建築工程界有非常豐富經驗的教會精英組成「建築小組」,協助學院行政人員處理土地修契、合約招標、工程監督等事宜。該小組成員包括:陳樹安執事(主席)、關繼祖博士、陳偉生執事、白中興執事、曾家求執事、陳如森先生。我因院長之責,亦獲委派加入上述兩個組別。

  校舍擴建的最初階段,我們已一同經歷神奇妙的帶領。當時本院向地政總署申請在西澳校園增加八千平方呎的建築面積,地政總署向本院批出的第一口補地價金額為港幣3,797萬元。眾委員得悉此補地價金額後,均認為金額過高,與擬增建面積的用途市價不符,遂一致決定本院應向地政總署提出上訴,請求重新評估補地價金額。經過一輪嚴謹的工夫,本院向地政總署提交充足的文件及提出充分的理據,獲大幅削減補地價金額至港幣1,657萬元。最後更以稍低的港幣1,591萬元完成補地價。

  這次奇妙的經歷,讓我們能夠再次憑信心堅定地宣告:惟有神是「浸神」獨一的主。整項擴建工程必須由主領航,我們則緊緊跟隨主,行在祂的旨意當中。

同心的服侍 合一的團契

  緊接下來的工作,是設計新建教研大樓的各樓層圖則。「建築小組」成員再次貢獻其專業意見。我們在愉快的氣氛中舉行會議,叫人十分享受在會議桌上的交流互動。當中沒有爭拗,沒有虛耗精力和時間,各人一心一意為著神學院的最大益處和神學教育的前景,傾出自己的力量。很奇妙,各人在勞苦中經歷合一的團契;大家互相欣賞,彼此補足,一同察驗神的心意

  「建築小組」鑑於校內師生和同工是新大樓的實際使用者,因此提議讓老師就新大樓的設計規劃提供意見。最初,三位具備建築工程背景的老師(禤智偉博士、吳國傑博士、佘慶基博士)負責草擬各樓層的地方使用分配,其後還邀請全體老師和部門主管表達意見。期間又收集了學生的意見,務求將諮詢工作擴展至不同的使用者,讓各人均有充分表達意見的機會,從而促進大家對擴建工程的關心和參與。

  就在收集眾人意見的時候,有聲音提出要關注環保。我們從信仰實踐的角度,思考環境保育、愛護自然的重要性;因此,2018年6月,「校舍發展策劃委員會」在其轄下成立另一工作小組--「校舍環保研究小組」,負責研究及草擬有關學院能源效益、減廢及回收、綠化校舍等事宜。除了我是小組的當然成員外,我們還邀請了浸信教會中一群環保專家加入,當中包括:何建宗執事(主席)、陳樹安執事、黃兆輝先生、何志偉先生及林華璟先生。

七時三十分的美麗

  八月初,西澳校舍再次受到外來的嚴峻挑戰。其中一項我們非常關注的事情,是政府擬於本院校舍十五米範圍外興建巨型污水泵房。我們召集了「校舍環保研究小組」及「建築小組」的成員舉行聯合會議。在會議上,委員皆一致認為興建污水泵房不單對周遭的生態和環境,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同時也會對本院整個群體及所有外來使用者的健康,構成威脅。

  由於小組成員有各自的工作,加上神學院開學在即,學院行政人員也在忙碌之中,我們遂將會議定於早上七時三十分舉行,以便大家在會議後各自返回工作崗位繼續工作。自此之後,我們都將會議安排在早上七時三十分舉行。雖然商討的事情是十分費勁的,但會議的氣氛卻叫人喜悅。其中有一位執事對我說:「早上七時三十分舉行的會議,其實也是一個祈禱會。」他的意思是:我們是以一顆祈禱的心商討聖工。

神國的光輝

  我細想這些點滴,心中充滿欣喜。因為我們不單是做硬件方面的工作,同時也是在建立屬靈的工程。事奉的人生命被建立,歡喜快樂投入服侍,各自發揮恩賜建立神學院,從而建立教會。就這方面來說,這是浸信會的特色:群策群力,大家將各自從神領受的恩賜發揮出來,不分你我,沒有「誰重要、誰次要」之分。進一步而言,這其實不單是浸信會的特色,也是基督徒信仰群體的特色。然而,當我一方面看見這幅美麗的圖畫,另一方面又看見教會群體內的紛爭,就非常驚訝:神竟然憐憫「浸神」,讓我們有如此在地若天的經歷。我這樣說,並沒有「幸災樂禍」之意,而是深深體會到,當我們真實地跟從神,縱然世界充滿紛亂,但我們也可以在其中領受神的恩典,看見更多的美善。這是可能的,是神國度照耀出來的光輝。

  感謝神過往給予我恩賜,又讓我有發揮的機會。然而,我也深知有不少恩賜是自己缺乏的。感謝神,讓我與一群滿有恩賜的弟兄姊妹一同事奉!求主繼續恩領我們,讓我們在愛中協力,不斷前行,得著事奉的喜樂,經歷神的同在,並且鼓勵他人一同與神同行!

201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