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的話
曹偉彤院長
淺談虛謊
2009年以來,我一直思想實踐神學,並且逐步發展其方向及內涵,其藍本可見於2009年交給本院董事會的十年計劃書的文稿。因著神的恩領,我好像有意無意地推動著實踐神學,並落實其理念。最近,我又有機會以淺白的言語談論實踐神學。
今年初我跟八位同學一起細讀侯活士(Stanley Hauerwas)的《和平的國度》(The Peaceable Kingdom),* 重新思想神的和平國度。我常常主張,若要研讀某位神學家的思想,就要閱讀其原著,不要單單聽人家轉述其想法。糟糕的情況是,我們只聽信那些經過不同人多番輾轉傳遞所得的理解,結果對有關思想就只是一知半解。正面來說,若要理解某位重要神學家的思想,就要親身細閱原著,不能完全假手於人,只信賴二手的材料。並且,我們要按照作者身處的脈絡來分辨對錯、好壞,以及其適切性,然後嘗試想像有關思想落實及踐行在我們身處的脈絡的可能性及可行性。
這次,我帶領同學細閱侯活士這本著作,鼓勵他們認真地讀,然後跟他們一同逐頁思考評析。很奇妙,我愈發感受到最近閱讀的書,也提供了實踐神學的一些重要內容。現在讓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其中點點滴滴的啟發和亮光,這些都是我們須緊記並學習踐行的。
人類偏愛自欺
侯活士在《和平的國度》不時提及人間的虛謊,這是對我們很好的提醒。他指出,人偏愛自欺,以為我們就是自己存有的主人,把這幻想當作現實。我們在「愛」和「親密」的事情上最常欺騙自己和別人。我們難以肯定自己是誰,或知道自己想要甚麼。我們操縱別人,令別人尊重自己,並且「利用」我們的愛和那些我們所愛的人(頁142)。
有些人好像很坦誠,承認自己的自私或憤世嫉俗,宣稱自己「沒有任何德性,只會無條件地追求自己的利益」。他們試圖在謊言的海洋中,創造一個誠實的孤島。其實,他們也是在自欺。由於不信任所有人,最終甚至不信任自己的榮譽和正直,結果他們名副其實變得一文不值(頁142-143)。
幻象、虛謊、暴力
侯活士又指出:我們越是成功欺騙自己,便越竭力保護自己免受任何挑戰。我們擴大自己的朋友圈,但卻不會邀請那些挑戰我們幻象的人。結果,我們的「朋友圈」實際成了一群親密的同謀,以保護我們的幻象(頁143)。其中我們最大的幻象和虛謊,就是自以為愛好和平,其實喜愛暴力。只有沒有人打擾我們的幻象,我們才是和平的;沒有人挑戰我們的地盤,我們才是非暴力的。因此,暴力其實融入了我們的生活(頁144)。所以,暴力是源於我們自我欺哄的故事。我們以為自己可操控一切,看自己為自己的創造主,以為可以賦與自己生命的意義,試圖過自己的生活(頁94)。
侯活士的話叫我想起社會上的虛謊事例。不少人只是重複部分事實並製造謊言來議論重要的問題。一些「網紅」通過社交媒體發佈或轉發不實或部分真實的消息,傳播陰謀論者和黨派的意識型態,以圖博取更多點擊。在人與人的交流中,我們精心策劃展示自己的方式,竭力隱藏錯誤,掩蓋性格缺陷。
一對自欺夫婦的故事
這令我想起一對自欺的夫婦。他們不僅自欺,還欺哄聖靈,欺哄神。使徒行傳五章1至11節記述了這對夫婦的故事:有一個人名叫亞拿尼亞,同他的妻子撒非喇賣了田產,把價銀私自留下幾分,其餘的幾分拿來交給使徒。彼得質問亞拿尼亞為甚麼欺哄聖靈,把田地的價銀私自留下幾分,並指出他不是欺哄人,是欺哄神。亞拿尼亞聽見彼得的話,就仆倒斷氣了。後來,他的妻子也來了,還不知道這事。彼得問她賣田地價銀的事,她也回答這就是價銀的全部。於是彼得斥責他們同心試探主的靈,她就立刻仆倒在彼得腳前死了。
彼得擔當先知的角色,指斥虛謊的罪惡。他斥責亞拿尼亞和撒非喇欺哄聖靈,指兩人把田地的價銀私自留下幾分,是欺哄神。他們與彼得對質後,就仆倒在彼得腳前,斷了氣。
彼得與亞拿尼亞和撒非喇對質,不僅指出他們的罪和欺哄,也展示了我們的罪和虛謊。罪不只是犯錯或做出某些被禁止的行為,也是積極否定我們作為受造物的身分。罪表現在我們的驕傲和肉慾上,其根本形式就是自欺(頁46)。我們不願意放棄自己擁有的一切東西,也不喜歡別人可以擁有我們的東西,於是便尋找一些欺騙他者的借口。
對現代人而言,彼得的對質是「不識做」(不識相)。「識做」(識相)之道是減少彼此的矛盾。「識做」就是要安撫和幫助教會中的「亞拿尼亞」和「撒非喇」,減少他們的不安。「識做」的牧養是運用當代心理學的成果,視這對夫婦跟所有人一樣,總有他們自己的問題;牧者要安撫並接納他們,多給他們空間,叫他們感到平安。可是這種叫人「感到平安」的做法,只是鼓勵一種自我欺哄的虛謊。彼得卻揭露虛謊,在亞拿尼亞夫婦面前拿出真理的鏡子,叫他們看見自己虛謊的本相,因為生命必須是誠實無偽的——對神誠實,對人誠實,對己誠實。
教會:和平與真理的群體
如上所述,彼得的做法是呼喚人在神面前誠實無偽:不自欺,不欺騙人,不欺哄神。這意味著教會在這虛謊的世界裏,要作一個和平與真理的群體。在和平與真理的群體中,人要誠實無偽,向人、向神都說實話。誠實的人停止向自己說謊,真理叫人三思和細察。真理又叫誠實人的嘴唇發出禱告,求神給他 / 她造清潔的心,使他 / 她裏面重新有正直的靈。
這個和平與真理的群體是神所塑造的,叫我們不再自欺。其存有是由真理所限定,而真理就是真理。真理是永不止息之愛的大能,也就是保羅所說,愛是「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林前十三6)。愛是生活在神的正義裏。
如此,群體一同面對生命中那些必須的、無法改變的悲劇,而仍舊對神忠誠和專一。這意味著我們必須學習等待。我們等待,因為我們對神抱有盼望。我們相信神已經在耶穌基督的十字架上和祂的復活裏決定了歷史的終局(頁145)。
而且,我們的盼望也在於其他信徒的同在,因為神是透過祂的子民使祂的國度臨在,並邀請我們在其中尋找自己的生命。這樣,我們才能得到一個自我,一個故事,一個基於信任而不是恐懼、基於和平而不是暴力的故事(頁144)。我們拒絕使用暴力來調解紛爭。我們不假思索地這樣做,這成為了我們生活的常規;這樣,我們在其中可以取得「擁有品格」(have character)的力量。
我們誠實地面對自己的生命,那就是「與自己和好」(頁49)。這不是指我們生活不會遇到麻煩和自我衝突(self-conflict),須知我們仍是陷入困境、需要救贖的罪人——事實上,這也很可能是對得救者的最佳描述。「與自己和好」意味著我們有信心去信任自己和他人,這信心是透過參與神國度的冒險之旅而獲得的。
我們立志和平地生活。作為神國度的預示,我們(教會)抵制那些陰謀者、說謊者,並勇敢地面對這扺制行動所帶來的傷害和危險。我們所見證的和平,就是神的真理。然而,這種和平是有要求的。如果這是一種叫人不安的和平,那麼,這也是一種充滿關懷的和平(頁145)。如果我們需要說出關於世界的真相,因而帶來挑戰和混亂,那麼,我們也必須照顧因這種挑戰而受傷的人。
我們需要勇敢地面對結果,承擔責任。這樣的勇氣源自信心:我們相信神,向神開放生命。我們需要憑著信任和勇氣,去面對自己所做的事,學會消除幻象,不作欺騙。這種信心和勇氣是我們品格的來源,叫我們可以擺脫那種使人衰敗的自我中心和自欺的虛謊。如此,我們學習與自己和平共處,又與別人和平共處。
侯活士說:和平的國度不是某種理想,不是完美的和諧,也不是免於衝突的一種秩序。和平的國度乃當前的現實(頁142),是喜樂和感恩的基礎。我們的喜樂是一切德性的前設,是一種發現:原來我們本質上並不是說謊者和暴力者;我們確實渴望認識真理,並且要與自己、與鄰舍、與神和平共處。我們認識到,要把這暴力的世界改變成神的和平,斷不是自己的任務;因為事實上,這任務藉著耶穌釘的十字架和復活已經成就。我們的喜樂就是單純地願意活在神救贖的確據中。因此,喜樂作為一份禮物臨到我們,叫我們有信心活出神的平安作為當前的現實(頁147)。
感謝神給我機會跟八位同學一同細讀侯活士的《和平的國度》,從中更深刻地認識和平國度的形貎,獲得關乎「擁有品格」的點點滴滴的睿見。深願我們不但讀懂這書,而且更活出其中的美好信息。求神教我們過誠實無偽的生活。縱然仍要面對生命的種種暴力和悲劇,但我們可以充滿喜樂地生活。更重要的,當我們除去虛謊,放棄採用暴力,就會得著喜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Stanley Hauerwas, The Peaceable Kingdom: A Primer in Christian Ethics (Indiana: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