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頁
  2. /
  3. 院長的話
  4. /
  5. 展翅騰揚信望愛—信望愛工程的憧憬

院長的話

曹偉彤院長

展翅騰揚信望愛—信望愛工程的憧憬

「浸神」美好的生命傳統

  在《錦繡良緣》(Fiddler on the Roof) 這齣著名影片裡,主角是一名樂天知命、安分守己、與世無爭的猶太人。這位猶太人父親常常提到「傳統」,強調傳統的重要性:傳統決定人的身分,說明人從何而來。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也有其傳統。當我們回溯浸信會大學和神學院的早期歷史,會發覺那時的教育不是狹隘的技工式訓練,而是博雅的教育。這意味神學院不僅訓練傳道人肩負職任,能有效地傳遞福音,滿有情感地作工,也訓練他們繼續終身學習、慎思明辨。這是早期的浸信會高等教育和神學教育的重點。猶記得在八十年代,香港浸信會神學院的同學口裡經常提到「誠實正直」(integrity)。我們所說的「誠實正直」,是指人的真實(personal authenticity),就是言行一致,意志堅定(tough mind),而且滿有情義地行動。我們受教導 “walk the talk”(言行一致)和 “walk the walk”(身體力行)。這是耶穌基督的榜樣,也是宣教士老師給我們的美好的生命傳統。

成為一同經歷基督復活大能的門徒群體

  保羅活在拉比的傳統中,第八天受割禮,是希伯來人所生的希伯來人,是法利賽人。活在希伯來傳統中,他被耶穌基督呼召、被耶穌基督抓著,被耶穌基督提攜,成為祂的跟隨者,按著祂的心意「努力面前」。那叫人驚訝的是:雖然保羅已相當認識耶穌基督,他仍希望更多認識耶穌。保羅說:使我認識基督,曉得和祂一同受苦,效法祂的死,能經歷祂復活的大能(腓三10)。他又說:「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三13-14上)保羅指出自己不是一個已經完全的師傅,他還要努力跑,也希望其他人學效他,一同跟隨耶穌基督,一同經歷神復活的大能。

  當我思想保羅的心志和生命的前瞻,我聽見保羅叫香港浸信會神學院的老師、同學、同工更多認識神,要一同效法他快跑跟隨耶穌,經歷耶穌基督復活的大能。因此,我們的共同目標(common cause)是一同去經歷耶穌基督復活的大能。我看見其中一個重點是「一同」:一同受苦,一同效法,一同經歷神復活的大能。這個重點的意思是: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是一所學校(school),是一個學習的群體,是一個門徒群體,是一個經歷神復活大能的門徒群體。

門徒群體中兼具能力與生命品格的師傅

  要成為一個經歷神復活大能的門徒群體,當代的神學教育必須尋根究柢,切實面對其成長的障礙和困難,回到成功的根源。

  當代神學教育的問題之一,是教授以「專家」自居,以為自己要完成的任務有別於學生,忘記了自己也是門徒,是還未完全的,仍須一生一世學習當門徒。作為耶穌基督的門徒,教授們必須跟隨保羅的榜樣,更多認識耶穌基督,更認識祂的感覺、思想和行動。認識祂的感覺、思想和行動的模式,便是以基督的心為心,認識基督的「心」(phronein;腓二5)。基督的心是智慧的心,滿有生命的實踐智慧。保羅就是這樣一位師傅,他具有基督的智慧。

  以基督的心為心,學習基督的智慧,是信仰群體一種終身「在學」(schooling)的學習。神學院就是這樣的「在學」群體。在這樣的群體中,每個人都領受指導,也一同去指導。學生在學,得著神和老師的指導;老師在學,既得著神的指導,也從群體得著教導。大家就是在一種從神和人得著指導的環境中一同成長,一同學習基督的智慧,以基督的心為心。在這樣的群體中,神學教育最佳的方式是門徒式、學徒式的教育。

  要實現這樣的教育,老師必須切實地作耶穌基督的門徒。老師要明白聖經的真理,就須被神所塑造,有美好的生命和純潔的靈魂。事實上,老師要有單純的心靈,才能明白聖經的教導。另一方面,老師必須具有美好的人格,叫聖經的真理能透過他們的人格被傳送。有能力的真理宣講,是透過人格而傳遞的,因為學生都期盼老師能體現他們所宣講的信仰和信心。

  師傅的品格是具有感染力的。學生若被一些具有品格的老師所塑造,就更有機會成為具有品格的傳道人。學生若被一些「誠實正直」的老師所塑造,就更有機會成為「誠實正直」的傳道人。在這樣的基礎上,學生可以跟隨師傅,跟一些已經掌握聖經詮釋、教會歷史、系統神學、倫理思考、宣講、宣教、宗教教育、聖樂、生命輔導,更兼具生命品格的師傅一同學習。

門徒群體中的信望愛

  這樣的門徒教育是以耶穌基督的心為心的:是清晰而仁慈、正直誠實而友善,既忠於基督的召命,也忠於浸信教會從神所領受的召命。這種神學教育、這種門徒群體的其中一個標記是「信心」。

  信心是門徒群體認識神的方式。信心是聖靈的禮物。對於作門徒的人而言,無論是老師或學生,人對神的認識是來自神的禮物,而不是透過人的尋索而獲得。門徒對神的認識是謙卑的結果,而非驕傲的結果。謙卑是認識神的第一步。

  門徒群體的另一標記是「盼望」。一如信心,盼望是聖靈的禮物。盼望並非自己去找尋自己的救恩,而是相信和等待神在這個暴力世界中的審判和救贖。

  盼望具有一些特徵。首先,盼望是一個「在途中」(on the way)的門徒群體的品性。「在途中」的門徒群體朝向目的地,卻還未到達目的地。他們乃是彼此依賴,而非獨立自存。

  第二,「和平」(peaceableness)是盼望的特徵。門徒群體知道人的存有和將來都在基督的救贖和眷顧中,因此沒有需要尋求自保,沒有必要據山建寨,以權謀私。這樣的心靈能破除人的阻隔,幫助我們孕育和平,不彼此為敵,不陷入無休止的矛盾、衝突、暴力;卻叫我們不同的性格、恩賜、背景成為各人的禮物,一同見證基督的復和,一同在基督裡成長(林前十二;弗四1-10)。

  第三,忍耐亦是盼望的特徵。忍耐是人行動(activity)的標記,而不是不行動(inactivity)的標記。盼望生出忍耐,甚至叫人能忍受苦難。即使面對困苦逼迫,我們也不致灰心,因為知道神救贖的工作仍在進行。

  除了信心和盼望是標記,愛也是門徒群體的標記。愛是基督福音的心臟。愛是拒絕以惡報惡、以恨還恨、以暴易暴;愛是愛罪人、愛敵人,又殷切款待那些貧窮、患病的陌生人。當門徒群體願意見證這樣的愛,愛就成了他們生命的習慣,愛就是所有的關係、生活和行為的標記。

  這樣,愛的品格和習慣的體現,乃在於門徒群體在耶穌基督裡的參與。根據約翰福音第十七章,耶穌祈求父神叫門徒活在祂裡面,也叫祂活在門徒裡面。祂祈求父神使他們合而為一:「正如你父在我裡面,我在你裡面,使他們也在我們裡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來」(約十七21)。所以,合一的禱告是新生命合一的愛的表現。門徒群體在聖靈的權能下忠於福音的生活方式便是愛。

開展未來五年的信望愛工程

  當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成為這樣一個信望愛的門徒群體,繼續經歷耶穌基督復活的大能,它就是一所卓越的神學院。

  到了這時候,學院就可以開展未來五年的信望愛工程。我們可以擴大教授團隊,加入更多有品格和能力的老師,讓他們致力於教研工作和門徒領袖的培育,繼續去培育下一代的門徒領袖。我們要有強大扎實的老師團隊,除了聖經科、神學科已有相當實力外,還要進一步建立實用神學科的老師團隊,在宣教、宗教教育、生命輔導、聖樂等學科上,加入能力和品格兼備的好老師。

  除了進行信徒神學教育部與校本部的一體化、遙距教育課程的革新和發展外,我們將在今年內重建學院的宣教中心,致力於宣教的研究和實踐。

  我們也將發展研究院課程,開設神學博士或哲學博士學位課程。

  我們將會跟亞洲的眾浸信會神學院加強連繫,幫助培訓區內的神學生和牧者,以求推動神學教育,為廣大禾場預備主的工人。

  此外,我們將會思考開設浸信會神學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社會研究和倫理中心的可能性。

  上述等等都是「浸神」信望愛工程的展望。

與教會一同展翅騰揚

  今年是學院慶祝鑽禧的感恩年,在這感恩年的開始,我們聽見保羅的呼喚:努力面前,向著標竿直跑,經歷耶穌基督復活的大能!雖然我們知道自己並不完全,是一個仍走在成熟的路途中、還須繼續努力的門徒群體,但神已抓著我們,提攜我們,叫我們經歷耶穌基督復活的大能。當這個信望愛的門徒群體得以實現,當信望愛工程得以開展,我們就更能與眾浸信教會和眾教會一同展翅騰揚,經歷神所賜的信望愛。

201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