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愿意

何咏恩

道学硕士一年级

读神学?对我来说,问题从来不是「为何要读?」,而是「为何不读?」。对于这个问题,我过往有确定的答案:不愿意,因为不想对别人的生命有一生的承担和爱。我看见许多人即使年纪已长,表面平安无事,其生命却是千疮百孔。自己蒙受很大的恩典才能成长,实属奇迹;还要说肩负责任,使别人的生命成长,甚至丰盛,那实在是重担。

 

寻找召命:从认识自我开始

然而,神一直耐心地塑造我,教导我先认识自己,再明白舍己。 2021年末,众多的事奉、兴趣、工作使我身心疲惫;那时碰巧读了关于九型人格的书,察觉了自己的软弱和罪性。后来又读了《召命》一书,感到茅塞顿开,原来天父从来只是要我像小孩子般敬拜祂。事奉及兴趣,什么都可以做,但如果不能让我更亲近天父、不能使我喜乐地服侍,那也可以不做。于是我对信仰中的自由、事奉及舍己有了更深的体会。

从那时起,我更多祈求神让我清楚看见自己的召命:如果言语治疗是神给我的召命,就让我看到当中的意义,受其感动。但读书五年,加上工作三年,我越来越感到无力又不满足。有好些病人固然是身体机能出了毛病,但根本的问题其实是他们没有生存、与人沟通的意愿和动力。我感悟生命的丰盛不在于病人接受训练后能否说出几个中文字,反而在于他们能否在衰败的日子来临之前认识神。工作没有给我感动,反而阅读属灵书籍、查经、预备少年崇拜的信息时常常受感动,自己也很想把我所经历的神分享给身边的人。我反思不同书籍的信息时,神不断问我是否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心底长久的不满足,叫我知道自己不是在寻找新兴趣、新知识或新环境,而是在寻找神放在自己心中那更有负担和意义的东西。

 

「我在这里」的重量

2022年,九十七岁的伯公感染新冠肺炎,当时我们只能以视像方式告别。面对合上眼睛、戴着呼吸器面罩、没有任何反应的伯公,一切言语都显得苍白无力。我只说了些家常话,爷爷却不停重复说:「喂!二哥,我在这里,我看到你啊!」爷爷这样做,我一直不明白。几个月后,我出席一套电视剧的分享会,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向那即将上刑场的朋友声嘶力竭地喊叫:「我在这里!」以此方式来陪伴和支持对方。这一幕解答了我当日对爷爷的疑问,也更让我体悟圣经中先知回应神「我在这里」(赛六8)这话的重量和热切──即使世界多么糟糕,依然愿意和那世代的人走到最后,见证神。

 

愿意去爱承担生命

过去一年多,因负责团契的传道人离职,我多了主动约团友吃饭分享,多花了时间关顾别人的生命。我渐渐发觉和别人同行并不如以往印象中那样沉重,令人抗拒;每个人固然都有问题,但从中更能让人看见同行的福气和神的带领。朋友再次提起读神学这个话题,我居然没有感到当初的抗拒,反而发现自己有感动和负担去读神学,踏上全职事奉的路。愿意去爱,那就是时候了。后来的灵修及与传道人分享交谈,从中也得到印证。

回望过去,没有什么戏剧性的事件促使我踏上全职事奉的路。是神一步步引导我:祂让我先认识自己,再明白舍己;让我明白事奉的真义,思考召命,继而看见同行的珍贵,体会「我在这里」的感动。当再次问我「为何不读神学?」,我回答:如此适时的引导,这样的拖带和呼召,必定是来自神。几日之后,我就决定报读神学;这就如结婚、受浸,说得出「我愿意」的时候,就是委身的时候,没有太多要再考虑。面对神的呼召,今后的日子,惟愿说「我愿意,靠神的帮助」(I do, with God's help)。愿靠神的拖带,用一生来印证神的大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