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願意

何詠恩

道學碩士一年級

讀神學?對我來說,問題從來不是「為何要讀?」,而是「為何不讀?」。對於這個問題,我過往有確定的答案:不願意,因為不想對別人的生命有一生的承擔和愛。我看見許多人即使年紀已長,表面平安無事,其生命卻是千瘡百孔。自己蒙受很大的恩典才能成長,實屬奇蹟;還要說肩負責任,使別人的生命成長,甚至豐盛,那實在是重擔。

 

尋找召命:從認識自我開始

然而,神一直耐心地塑造我,教導我先認識自己,再明白捨己。2021年末,眾多的事奉、興趣、工作使我身心疲憊;那時碰巧讀了關於九型人格的書,察覺了自己的軟弱和罪性。後來又讀了《召命》一書,感到茅塞頓開,原來天父從來只是要我像小孩子般敬拜祂。事奉及興趣,甚麼都可以做,但如果不能讓我更親近天父、不能使我喜樂地服侍,那也可以不做。</.strong>於是我對信仰中的自由、事奉及捨己有了更深的體會。

從那時起,我更多祈求神讓我清楚看見自己的召命:如果言語治療是神給我的召命,就讓我看到當中的意義,受其感動。但讀書五年,加上工作三年,我越來越感到無力又不滿足。有好些病人固然是身體機能出了毛病,但根本的問題其實是他們沒有生存、與人溝通的意願和動力。我感悟生命的豐盛不在於病人接受訓練後能否說出幾個中文字,反而在於他們能否在衰敗的日子來臨之前認識神。工作沒有給我感動,反而閱讀屬靈書籍、查經、預備少年崇拜的信息時常常受感動,自己也很想把我所經歷的神分享給身邊的人。我反思不同書籍的信息時,神不斷問我是否正在做有意義的事情。心底長久的不滿足,叫我知道自己不是在尋找新興趣、新知識或新環境,而是在尋找神放在自己心中那更有負擔和意義的東西。

 

「我在這裏」的重量

2022年,九十七歲的伯公感染新冠肺炎,當時我們只能以視像方式告別。面對合上眼睛、戴著呼吸器面罩、沒有任何反應的伯公,一切言語都顯得蒼白無力。我只說了些家常話,爺爺卻不停重複說:「喂!二哥,我在這裏,我看到你啊!」爺爺這樣做,我一直不明白。幾個月後,我出席一套電視劇的分享會,故事中的一個角色向那即將上刑場的朋友聲嘶力竭地喊叫:「我在這裏!」以此方式來陪伴和支持對方。這一幕解答了我當日對爺爺的疑問,也更讓我體悟聖經中先知回應神「我在這裏」(賽六8)這話的重量和熱切──即使世界多麼糟糕,依然願意和那世代的人走到最後,見證神。

 

願意去愛 承擔生命

過去一年多,因負責團契的傳道人離職,我多了主動約團友吃飯分享,多花了時間關顧別人的生命。我漸漸發覺和別人同行並不如以往印象中那樣沉重,令人抗拒;每個人固然都有問題,但從中更能讓人看見同行的福氣和神的帶領。朋友再次提起讀神學這個話題,我居然沒有感到當初的抗拒,反而發現自己有感動和負擔去讀神學,踏上全職事奉的路。願意去愛,那就是時候了。後來的靈修及與傳道人分享交談,從中也得到印證。

回望過去,沒有甚麼戲劇性的事件促使我踏上全職事奉的路。是神一步步引導我:祂讓我先認識自己,再明白捨己;讓我明白事奉的真義,思考召命,繼而看見同行的珍貴,體會「我在這裏」的感動。當再次問我「為何不讀神學?」,我回答:如此適時的引導,這樣的拖帶和呼召,必定是來自神。幾日之後,我就決定報讀神學;這就如結婚、受浸,說得出「我願意」的時候,就是委身的時候,沒有太多要再考慮。面對神的呼召,今後的日子,惟願說「我願意,靠神的幫助」(I do, with God’s help)。願靠神的拖帶,用一生來印證神的大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