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协作教学相长

刘振鹏实用神学(基督教伦理)助理教授

数年前,两位实用神学科的同事离职后,于2012-13年度开始,我获指派教授道学硕士课程的「教牧领袖学与事工」,及后于2014-15年度开始,我亦获指派教授同一课程的「教牧关顾与辅导概论」;前者的合教伙伴是本院院牧林国彬牧师,后者的合教伙伴为资深的专业辅导员朱牧华先生。

「教牧关顾与辅导概论」一科,分成(一)及(二)两部分,连续两个学期开办。这科目清楚划分上下学期各自的授课内容:上学期由我讲授牧养关顾的理论与实践,下学期由朱牧华先生教授辅导学的理论与实践,因此我们二人可以各自授课。不过,过去三年,我都在下学期与同学一起出席朱先生的课堂;一方面,可以在需要时分享个人的牧养辅导经历,解答同学有关牧养方面的疑难;另一方面,可以向同学提出牧养辅导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刺激同学的思考和想像力。至于「教牧领袖学与事工」,我与林牧师各自负责教授特定的课题,所以不用一起授课。然而,我们都一同出席同学的小组阅读报告和小组专题汇报,并一起用心批判和回应同学的研究。所以对同学而言,这可能是个不好受的时段,不过却是他们成长磨炼的经验。

「协同教学」可有不同的形式:既可以是老师们同时在场,大家自由地发表意见;也可以是各自负责特定课题,鲜有对话的机会。我对两种模式皆有一点体验,因我既与朱先生和林牧师分开授课,也有机会与他们一起上课,同场自由地发问和回应。老师之间这种互动该可让同学获益良多,因他们可听见不同老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思考角度和经验,老师们的观点甚至可以是相反的。

我个人其实也是受惠者。两位教学伙伴既有学养又具专长,对某些课题的知识、观点和经验都是又专业又独特的;他们弥补我的不足,且开了我的眼界。最后,二人同行当然也分担了彼此的工作量。

相关文章

多元中合一

卢允晞新约助理教授Jonathan Lo Assistant Professor of New Testament 香港浸信会神学院拥有一群才华洋溢的老师,各有不同的恩赐及专业;「协同教学」可让我们既运用自己独特的才能,又彼此合作,为共同的目标迈进。根据以弗所书四章11至13节,这目标就是「……为要装备圣徒,做事奉的工作,建立基督的身体,直等到我们众人在信仰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达到基督完全长成的身量」(和合本修订版)。基督的身体,是在多元中合一;神学院的角色,就是教导学生爱、平安、和谐,同时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独特的身分、热忱、恩赐。我们必须拥抱多元,因为只有在多元中才能达到真正的合一;只有透过真正的合一,我们才能成长,体验基督长成的身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