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爱

朱杰珲

道学硕士

朱杰珲与丈夫

三年时光转眼飞逝,蒙受上帝恩典,总算顺利度过。在神学院装备的日子,是一个发现上帝、认识自己和重整生命之旅。在这里,学习知识往往成为次要,如何实践爱成为了这几年重要的功课。

主爱在家里

首先是家庭。我入学不够三个月便结婚,开始一个很「新鲜」的婚姻生活。感谢主为我们预备居所,免得我们为此四出奔波。还记得收到通知获安排到神学院已婚宿舍单位时,激动得想哭出来,因为知道这样的安排并非理所当然,主知道我们的需要,为我们预备好了。我刚开始适应神学院的学习,又要筹备婚礼,婚后适应新婚生活,实在不简单。神学院的课堂和功课量之多,本来已是挑战,再加上安排婚礼,就如同学所言,我好像比其他人多修学分。

感谢主,我虽然忙碌不已,却在学院里得到同学们的体谅和协助,回到家里又得到丈夫体恤,让我能够专心应付学业。

主爱在同学间

其次是同学关系。我班是人数众多的一班,同学们在年龄、性情、背景等方面都很多样化。因此,在相处、合作的过程中,产生不少火花——也有不少趣事。若没有上帝在其中,相信大家的关系就不会这么融洽。我们各人有不同的恩赐,学习能力也各有不同,见到同学们都很愿意贡献自己所有的,与其他人分享,甚至组成学习小组研读原文。遇到纷争又如何?很多时候,大家都先沉住气,在祷告中仰望上帝,在主里彼此守望。

每天有很多时间跟同学相处,跟宿友就更分外熟络。有时候邀约同学来我家作客;有时获邀作客人;有时彼此相约外出用饭;有时又分享美食和物资……宿舍的生活着实充满爱!这样的邻里关系,在别的地方实在很难找到。生活上互相支援,灵性上彼此守望,在这里处处见到主在我们中间。

主爱在老师身上

除了同学,与我们同行的还有老师。在各位老师身上,学习到的不只是知识,更多得着的是在他们身上的生命影响力。记得在实习的第一年要讲道,那时仍未有讲道经验的我,带着万分紧张的心向一位老师求救,希望老师可以指导一下我该如何撰写讲章。老师一步一步,耐心教导我怎样开始落笔。后来,他鼓励我,我就不禁淌下泪来,有感自己很微小,好像没有资格传讲上帝的话语。这位老师马上使用各种「法宝」来抒解我的情绪,并肯定我的价值,叫我忠心预备和宣讲。若没有老师的指导与鼓励,那次宣讲必定会十分艰辛。

又记得有位老师,同样有温柔的牧者心肠。有好几次与他倾谈分享,都令我热泪盈眶。老师的问候和回应都很适时,好像感觉到我内心的状况,每次倾谈后心中都得到安慰。读书的压力、生命的忧伤、工场的选择,都能够向老师畅所欲言。有时候知道老师很繁忙,但他从不吝惜时间关心学生并聆听他们的心声,甚至宁愿先放下自己手头上的工作,以别人的生命需要为重。

实在有太多与老师们相处的片段,如今都成为了美好的回忆。老师们在教学上的用心付出,对事奉主的忠心,谦卑作仆人的心,都成为了我效法的榜样。

如今我已踏入工场,相信要面对的挑战比起昔日在学院时会更多,但深信只要仰望上主,忠心事奉,便能得到上主悦纳!

相关文章

这是一条恩典之路!

林嘉鸿道学硕士林嘉鸿与太太In His Time 转眼之间,我终于完成三年多的道学硕士课程,在「浸神」毕业了!回想过去几年的日子,满有欢笑、汗水、友爱、反省及知识的增长,真是空空的来,满满的离开。心中常常感恩,试问人生能有幸用三年多的时间,专心一致地全时间接受神学训练,在信仰生命上得着造就,是多么的幸福,多么的满有恩典!感谢神,祂让我有这个机会,放下工作,离开熟悉的环境,进入新的领域,投入新的群体,在这里经历生命的更新、转化,让我可以进深思考:基督教信仰是怎么一回事?对我来说,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

不与俗同的上帝公义(下)

禤智伟实用神学(社会伦理)助理教授禤博士于四月号《院讯》发表〈不与俗同的上帝公义(上)〉,探讨圣经所说的公义本质,指出「公义不是分配,是分享」。这期他将进一步说明「公义不是报复,是复和」。 ...

梦想成真

韩玉芳道学硕士韩玉芳(左二)与同学合照进入「浸神」之前,对于在内地牧会多年的我,离开教会脱产读书是一个不敢奢望的梦想。然而,也许是神查看了我的苦情,知道我的缺乏,顾念我的渴望;有一天,我竟意外得到了参加出国考试的名额。于是我迫切向神祷告,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尽管过程中仍有坎坷,但出于神的保守,我的梦想终于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