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訊2015年7月號 跨科際整合與好僕人 黃福光 舊約聖經教授 我在「浸神」服侍已超過十五年了,看見學院經歷了不少轉變。整體上,學院近年的學術水平顯著地提升了,學術氛圍也更為濃厚。在聖經研究這一範疇,我們現時有四位全職老師,還有三位固定的特約老師。這是我在「浸神」十多年來所見最強盛的陣容。學術水平提升的其中兩個重要因素,是學院開辦了神學博士(ThD)課程,也加強了神學碩士(ThM)課程。因著這兩個課程的發展,老師要更努力投入研究和寫作;而老師團隊的茁壯形成一股推動力,使校內其他課程的水平也相應提升。我與學生開玩笑說,他們寫的論文不過數千字,而且只由一位(很富同情心的)老師來閱讀,他們已叫苦連天;我們作為老師的,卻要寫一本本超過十萬字的書,而且任何人都能閱讀我們的著作和作出批評哩!相比之下,學生應該感恩,不要像曠野中的以色列人那樣抱怨。 我們著重學術水平的提升,更著重培育學生成為教會的好牧者;若學生不能成為好牧者,再高的學術造詣也是徒然。我們畢竟是一所神學院,有別於一般的教育機構。因著這清晰的目標,學院尤其著重各種跨科際(cross-disciplinary)研討。以我們的「高年級整合研討班」為例,學生所探討的題目並非純粹學術性,而是試圖把聖經和 / 或神學研究與教會實際面對的課題加以整合。另一個例子是學院恢復了往日的「畢業講道」。近年每名應屆畢業生都必須在老師的指導下,根據某段經文講一篇道,把他們所學的釋經、講道、牧養等技巧結合起來。盼望各種整合和操練能造就學生,叫學生的事奉技巧得著磨煉,以致他們日後在教會事奉時,能成為主的好僕人。 古志薇譯 wordpress_publish 7 月 23, 2024 評論已禁用
院訊2015年7月號 老師看學院近年的轉變 2009年1月號《院訊》曾刊出新院長的分享文章〈未來的僕人領袖〉,那時曹院長剛上任,文章的末段記下了他的憧憬:「我相信朝陽在前:『浸神』得以邁向將來,是因為先賢的努力耕耘,是因為老師、同學、同工整個屬靈群體的同心,是因為眾教會和弟兄姊妹的同行,是因為神給予我們孕育新一代僕人領袖的召命和榮幸。願榮耀歸予獨一的真神。阿們。」...
院訊2015年7月號 變化的源頭根本:門徒群體的確信與踐行 鄧紹光 基督教思想(神學與文化)教授 事物都在變化之中,問題只在怎樣的變化。「浸神」這五年來,也經歷著各種變化,逐漸讓人感到那種在耶穌基督裡總是不一樣的氣象。「浸神」這些日子以來的變化,並不止於一些外在可見的表現,也深入至這個群體的內在生命。表裡一致,是我這個局內人的體會,然而這是如何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