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訊2015年4月號 辛勞學習所為何事? 黃順成 神學科同學 我向來在其他宗派成長和服侍,而現今作為「浸神」的神學碩士生,我在這所強調浸信會傳統的學院裡有甚麼體驗呢?感謝神,與我一起學習的同學、「鞭撻」我們的老師,讓我得到美好而特殊的體驗,而這是主賜給我的禮物。我的得著既是由於課程的安排,也是出於不為人覺察的潛藏課程。 神學碩士的課程內容,就我來說,是一種訓練——從基礎學習中再次學習。我們過往受訓多年、不斷學習,總以為功夫已不錯,能對討論內容得心應手。可是,我發覺那些神論、基督論及知識論並非困難所在,倒是自身的基礎功夫不足,而這往往在老師及同學既尖銳又溫柔的提問下暴露出來——我們能準確地了解作者的意思嗎?我們是否有節有理地作出回應?我們能清楚定下論題嗎?就在每次彼此對話中,我知道他們就是上主放在我身旁的禮物,要我面對自身的不足,再受操練。 這也是一個踐行彼此分享的群體,因為我們並非獨自地學習。在過程中,為了幫助其他學習能力較遜的同學,同學主動組織學習小組、讀書小組,而老師也樂意在當中給予指導。小組既幫助澄清課堂內容,亦作其他課外閱讀,以期分享彼此的學習成果,令學習不再純粹是個體的努力,而同時是群體彼此分享、互相造就的結果。換言之,這與別不同的小圈子,讓我能在學術訓練中操練如何作主門徒,也學習在群體中踐行彼此分享,更重要的是讓我體會辛勞學習所為何事——榮耀上主。 wordpress_publish 7 月 24, 2024 評論已禁用
院訊2015年4月號 訓練獨立思考、獨立硏究 鄧紹光 基督教思想(神學與文化)教授 神學碩士課程跟之前的道學碩士課程,無論在學習上或教授上,都甚為不同。筆者作為老師,採取的教學方式也反咉出對學生的學習要求。...
院訊2015年4月號 叫人欣喜的學習成果 陳合英 聖經科同學 猶記得在修畢道學碩士課程時,心中想到自己在未念神學之前,曾花上十年不停地修讀與工作相關的課程,而事奉乃一生之久,短短三年基礎神學課程匆匆而過,我還未及深化所學到的東西,便要告別校園了。為了在聖經教導的事奉上有更好的果效,畢業時心中已萌生繼續進修的念頭。只因牧會與進修兩難全,故此選擇先把心力集中在堂會的事奉。兩年後,教會加添了數位傳道同工,分擔了事奉的擔子,心想那應是適當時候報讀神學碩士課程了。...
院訊2015年4月號 真正地實踐信仰 鄧愛華 神學科同學 當我與別人分享,提到自己的呼召是宣教時,常會遇上這樣的回應:「噢!那麼你為甚麼仍花時間念神學碩士呢?」那份不解的語調引起了我的反思。究竟從何時開始,人們把神學與實踐分割為互不相干的東西呢?缺少了神學反省的實踐所展現出來的信仰,到底是怎麼樣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