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頁
  2. /
  3. 院長的話
  4. /
  5. 牧人關顧的宣講

院長的話

曹偉彤院長

牧人關顧的宣講

牧人關顧的宣講

  在2010-11學年,學院繼續朝「宣講」的方向前進。這是老師團隊所認同的方向。我們同心盼望:老師、同學的生命都與十架福音相稱,能全心全意倚賴神的靈,宣講「愚拙」的十架福音。除了宣講的靈性,我也想及「浸神」師生宣講的面貌。其中一個面貌是「福音使者」(herald)。我希望我們的老師和同學都是「傳福音的使者」;神學院要培訓學生成為可靠的福音使者。

  「福音使者的宣講」,目的不是作出道德的忠告,或是就某些專題發表意見,或是勾勒宗教原則,或是分享個人經驗之談;也不是要創造、增減、辯論福音信息的好處;更不是講課,或是提供宣講學方面的意見。宣講者的任務是要忠信地成為神話語的出口,去宣佈福音的信息:就是關乎神對生與死的決定、神的審判和寬恕的福音。1 這是宣講者以信心聽見和領受的神的聲音。聽見了神的聲音,宣講者便須傳遞,不作更改;並要回應神的吩咐,不僅回應,也要順服。當聖經被忠心地宣講,神便會透過聖經和講章向人說話,與人同在。2 因此,神的話並非一組合的說話;它是一宗事件,是神在基督裡向人說話的事件,是神與人同在、與教會同在的事件。

  除了「福音使者的宣講」,我也想及「牧人關顧的宣講」。我期望「浸神」師生既有「福音使者」的面貌,亦有另一面貌:「關顧羊群的牧人」。我已在上期《院訊》談到「福音使者的宣講」,今期我盼望接續談談「牧人關顧的宣講」。

關注聽眾的需要和宣講對聽眾的影響

  假如福音使者的宣講專注於聖經的話語,牧人關顧的宣講就在整幅宣講圖畫的另一端:關注聽眾的需要和宣講對聽眾的影響。要關注聽眾的需要和宣講對聽眾的影響,牧人須要對會眾有仔細的認識。這要求牧人聆聽會眾每天生活的實況,知道他們的困擾和夢想。牧人關顧的的宣講者就是要這樣觸及人的心靈,理解他們生命的實況和需要,叫他們尋求神的幫助,以致生命得改變,成為承擔責任、踐行倫理的聽眾。3 換言之,牧人關顧的宣講是回應人的生存實況,以神的話語餵養神的子民,解決他們的飢餓,滿足他們的屬靈需要。宣講者須按著聽眾的接受程度,技巧地調適,叫他們吸收養料,生命得以更新。

  此外,牧人關顧的宣講者必須具有某些素質,以致他能以真誠與聽者相交,讓對方的生命得到醫治和改變。4 宣講者也是關顧者、輔導者、醫治者,須具有敏銳的聆聽能力、良好的判斷力、仁愛的同理心和可信的品格。這些德性和專業技巧都是宣講者應有的素質。許多時,牧者的宣講未能進入聽者的內心,是因為他們沒有留心細聽弟兄姊妹的需要和心聲。講章若能傳遞一份忠誠的感覺──「我知道你所經歷的」,會眾就能聽見宣講者的說話。真誠的關顧能顯出牧者的人性。從聖經可見,神的代言人在宣講時往往表現出真正的人性:歡笑、讚美、發現、信靠、驚訝、哭泣、悔改等;他們聆聽人的需要,並且宣告神的心意,為神作出呼喚。牧人關顧的宣講者應以這些先賢為榜樣。

  再者,牧人關顧的宣講著眼於「我希望甚麼事情會在宣講中發生」,而不是以「我要說甚麼」為焦點。牧人都希望在宣講結束時,叫聽眾的心靈得醫治、德性受培育、生命蒙救贖。5 宣講的任務是在聽眾心靈中創造比講題更深入的東西。6 例如一篇關乎喜樂的講章並不是分析何謂喜樂,而是叫人進入一種深度的喜樂,是他們聽講道前所沒有的喜樂。7

兩種宣講似背道而馳

  我們在這裡看見了「福音使者的宣講」與「牧人關顧的宣講」之間的「張力」,二者好像背道而馳。前者傾向不關心傳播的策略,不著意分析會眾的需要,只專心等待神指派當說的話;後者卻要求宣講者用心認識會眾,考慮他們的需要。前者不太著重宣講者的性格;後者看宣講者的性格和聽者的關係為教牧關顧過程中一個重要層面。前者以聖經為宣講的資源;後者從人的實況開始,然後才轉向聖經。8 前者看宣講為神在基督裡向人說話的事件,後者側重一些發生在聽者裡面的事。

聽者內心世界的實況和福音信息的權能

  整體而言,牧人關顧的宣講有一主要強處:它同時看到聽者內心世界的實況和福音信息的權能。牧人關顧的宣講指出了神話語對人的好處。神的說話不是歷史數據、尊貴的意念或有趣的資訊,而是與人相關的,是道成肉身的事件。在牧人關顧的宣講中,聽者的需要、苦痛、飢餓、孤單不是看為不相干的,或看為打岔的;它們卻是神話語被發現的地方。神話語的宣講滿有權能,為聽者帶來醫治。因此,牧人關顧的宣講跟福音使者的宣講一樣,都是合乎聖經的;合乎聖經的宣講的深層意義是它能對應人的需要。

  牧人關顧的宣講有另一強處:它要宣講者用實踐的角度去宣講。宣講者關心傳播的方式、測試語言的運用、分析會眾身處的脈絡,又尋索各樣能接觸聽者的宣講進路、風格和策略,去轉化聽者的生命。這樣,在神的恩典下,祂的話語便能易於進入聽者的內心。因此,教牧關顧的宣講者以活潑的方式宣講,希望聽者能夠說:這是一篇美好的信息。(當然,我也須強調:縱使人不能或不願相信福音是美好的信息,福音仍是真實的。)

  這種宣講的好處是宣講者能感同身受,與弟兄姊妹站在一起,認同他們。站在一起(solidarity)和認同,是真誠和具有愛心的表現。這樣的宣講者清楚指出,神的話語不是只向弟兄姊妹說,也是向他說的。所以,牧人不會成為權威型的惡爸爸,利用講台來控制、逼迫、揶揄、羞辱別人,好像他自己沒有任何缺點和過犯,只強迫會眾作出他看為理所當然的回應。

從信仰的角度看生命問題的終極答案

  固然,牧人關顧的宣講不是要將神學約化為人類學,或將福音約化為滿足人的需要。9 牧人宣講的圖象不是一個單向性的宣講模式(即從聽眾的經驗引向福音)。若是這樣,福音的內容會被約化,福音的權能會被規限。

  宣講的恰切性不單單在於它能否滿足人的需要。一方面,宣講者要洞悉人的需要,同時也要知道:人的需要是浩大的,宣講者是有限的,惟有神的話語是無限的。另一方面,那著重生命情境的宣講不能狹隘地理解人的需要。人不單要在生命的危機中跨過難關和作出適當的決定,也要得著幫助去找尋生命的深層需要和永恆意義。那就是:人需要一個能夠帶領他們持續前進的視界(vision),需要一個永恆的盼望:相信神會關心和掌管。簡單來說,人需要「神」,需要神的「福音」。從神學的角度來說,那些製造親密、個人化、主觀質素(或許也是好的教牧輔導質素)的宣講,若沒有終末論的視界,很多時不是好的宣講,甚至會帶來信徒在道德和信仰上的破產。這樣的宣講貶低了人的價值,也擠走了人對神同在的盼望。因此,牧人關顧的宣講必須發生在一個神學場景,必須超越一種非定向(non-directive)的聆聽和同理(empathetic)的心靈,以神學的眼光去面對,從信仰的角度去看見生命問題的終極答案。

「傳福音的使者」也是「關顧羊群的牧人」

  這樣,「牧人關顧的宣講者」也必須是先前所提及的「福音使者的宣講者」。這兩個宣講面貌並非對立,而是相輔相成的。「傳福音的使者」是「關顧羊群的牧人」;「關顧羊群的牧人」也是「傳福音的使者」。

  我的禱告是:香港浸信會神學院的老師和同學都是「傳福音的使者」和「關顧羊群的牧人」。神學院要培訓學生成為誠實可靠的福音使者和滿有愛心的牧人。


1 Thomas G. Long, The Witness of Preaching, 2nd ed. (Louisville: Westminster John Knox, 2005), 19.
2 Long, The Witness of Preaching, 21.
3 Long, The Witness of Preaching, 28-29.
4 Long, The Witness of Preaching, 31.
5 Long, The Witness of Preaching, 31.
6 Long, The Witness of Preaching, 30.
7 Long, The Witness of Preaching, 30.
8 Long, The Witness of Preaching, 31.
9 Long, The Witness of Preaching, 35.

201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