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际整合的即场示范

何敏超(2018年毕业)
马鞍山崇真中学教师

我曾经修读过两个科目,是采用「协同教学」模式的。一科是「讲道学」,由曹伟彤院长和林国彬牧师合教;另一科是「韦利蒙:崇拜、伦理、宣讲」,由禤智伟博士、邓绍光博士和林国彬牧师三位老师合教。

若是「单一老师教授」的科目,上课时就只是听到单一老师就某课题的见解。虽然老师学养丰厚,可以集各家之大成,阐释其一家之言,但其精炼过程却不一定展现同学眼前,让同学可以观摩。上采用「协同教学」模式的课堂时,老师则各从自己专长的领域出发,就某课题提出见解,并且还与其他任教老师交流、讨论、整合。对我来说,能够听见不同老师如何就同一课题施展其看家本领,已经很精彩;而且,还能够看见他们如何讨论及整合,这更可说是神学科际整合的即场示范,叫人赏心悦目。

还记得上「韦利蒙:崇拜、伦理、宣讲」一科的时候,禤老师和邓老师讲解韦利蒙有关崇拜及宣讲的观点。他们旁征博引,以清楚说明其神学意义,甚至阐述如何借着崇拜或在崇拜中做神学。当然,这样说是十分抽象,更遑论要解说如何在这过程中产生伦理效果。这时候,林牧师出来,诉诸其丰富的牧养及宣讲经验,具体解释在实际处境中,这是怎样做神学,如何带来伦理效果;他的讲论不但附有例子,还不乏神学性。如此美妙的老师组合,叫同学获益不少,满载而归。

相关文章

多元中合一

卢允晞新约助理教授Jonathan Lo Assistant Professor of New Testament 香港浸信会神学院拥有一群才华洋溢的老师,各有不同的恩赐及专业;「协同教学」可让我们既运用自己独特的才能,又彼此合作,为共同的目标迈进。根据以弗所书四章11至13节,这目标就是「……为要装备圣徒,做事奉的工作,建立基督的身体,直等到我们众人在信仰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达到基督完全长成的身量」(和合本修订版)。基督的身体,是在多元中合一;神学院的角色,就是教导学生爱、平安、和谐,同时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独特的身分、热忱、恩赐。我们必须拥抱多元,因为只有在多元中才能达到真正的合一;只有透过真正的合一,我们才能成长,体验基督长成的身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