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的釋經與宣講

黃梅玲

神學碩士

黃牧師與曹偉彤院長

聽候差遣 持續裝備

  十五年前某一天,在「浸神」偌大的校園裏,我懷著感恩的心穿上道學碩士的畢業袍,心中默念著:「我在這裏,請差遣我。」這是我蒙召的初心。十五年後的今天,在同一個校園裏,我同樣懷著感恩的心穿上神學碩士的畢業袍,心中仍然默念著:「我在這裏,請差遣我。」我蒙召的初心並沒有改變。

  道學碩士畢業後,我戰戰兢兢進入教會事奉。處身實際的牧養場景,面對活生生的牧養對象,眼前的挑戰接踵而來。不論是宣講、教導、行政等各方面,我都發現自己的限制和匱乏,於是決定進修,加強裝備自己。我選擇了攻讀神學碩士課程,主修聖經研究,包括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的進深研讀。期望這能夠給我更好的準備,進一步提升我的牧養和服侍。

讀通聖經

  雖然一邊全時間牧會,一邊兼顧家庭,一邊應付繁重的學業,真的十分不容易,但是主的恩典夠我用。透過每一位聖經學問淵博的老師的悉心教導,我在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的研究上開闊了眼界,他們提升了我對聖經研讀的熱忱,所以我立志要「讀通」整本聖經!「讀通」的意思是讓本來平面的文字和文本變得立體,意即將經文中的世界立體地重新呈現在眼前;這種由平面到立體的過程,就是一個釋經過程。並且,釋經和宣講兩者密不可分,而牧者既是釋經者,也是宣講者。

  作為釋經者,首先必須掌握經文的上文下理、文化、背景、體裁、結構、脈絡、中心思想等等,才能夠真正理解(或更貼近)經文原意。這樣就成功踏出第一步,將平面的經文轉化為立體的世界。由於舊約世界和新約世界之間有密不可分的延續性,釋經者必須掌握新、舊約世界的特徵,從而建構一個更加廣闊的釋經框架,讓釋經者將經文進一步立體化。這一步可以說是將經文「讀通」的精粹所在。

全人宣講

  作為宣講者,其責任就是將立體的經文世界向會眾宣講出來。因此,宣講者必須思考這個問題:從前的經文和現代的會眾到底有甚麼關係?要回答這問題,就需要跨越時間、空間的鴻溝,將昔日的經文應用於現今的世代,而應用的層面包括個人和信仰群體兩方面。宣講的模式並不只限於講台上的分享,且包括講台下的言説和行動。這就是每位宣講者自己對經文的回應和信仰上的實踐,也就是其言教和身教的體現,亦即其生命的見證!

  感謝主透過神學碩士課程進一步裝備我,塑造我的事奉生命,讓我可以整合、深化釋經和宣講兩方面的學習,以實現我蒙召的初心:「我在這裏,請差遣我。」

相關文章

讀甚麼?為甚麼讀?

黃順成 神學碩士 Alben Wong (Th.M.) 再思學習的意義   畢業在即,心裏充滿感激。時間有限,恩典卻突破時間的限制。從道學碩士到神學碩士的學習,俱是恩典滿滿。要感激「浸神」讓我這個躲懶的人,可以在充裕的時間裏一再享受學習的快樂。期間,一眾師長循循善誘,讓我一再體會教牧同工該「讀甚麼」、「為甚麼讀」。後者是對我這位在職傳道人的警醒,讓我不至於迷失在忙碌的事奉裏。學習總有其本身的意義。因此,我的分享焦點是神學院的教化。我認為這也是對傳道者自身的批判。雖然世上沒有完美的典範,但這裏的教導讓我省察自己不應被時代牽著鼻子走。...

豐盛的神學生涯

謝天賜 道學碩士 Tse Tin-chi (M.Div.) 天賜與太太及兩位女兒   四年兼讀加上兩年全時間修讀,我在神學院充實地度過了六年。社會事件和三年多的疫情期間,神學院和社會一樣,經歷了許多挑戰和困難,但和教會這信仰群體的歷史一樣,縱使歷盡艱辛,卻見證神恩處處。...

豐盛的神學旅程

弟兄姊妹進入香港浸信會神學院為神裝備自己,為要作更美好的事奉。在學期間他們有甚麼苦與樂?經歷了甚麼艱難和恩典?有何感想和體會?今期《院訊》邀請了校本部一些神學課程畢業生,分享他們這趟豐盛的神學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