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溝坎坎主領路

周志治

神學博士候選人

  1991年,我開始讀神學。那時候,我就期盼神在中國教會再次興起好像宋尚節那樣的屬靈偉人。那麼,我能做甚麼呢?我設想自己要是能以歌詠為這樣的佈道家作先鋒,該多好啊!可是,當我從神學院畢業,並且通過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的專業考試,卻發現教會無人在乎我的想法,於是我放棄音樂之路,並一心一意在基層教會服侍。

  在教會服侍多年,我心裏有一個難題,總是揮之不去:「教會為甚麼總是充斥著難以理喻的人和事呢?」我想在神學裏找答案,從「稱義觀」或「人論」的方向探求。於是,我越過講不清楚的溝溝坎坎之後,終於來到嚮往已久的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期望在此解開心中的疑團。

  我慶幸在這裏遇上良師。我對這裏的課程和學習充滿興趣。惟我來只為探索信仰真理,可是神學院卻要我考英文、德文、哲學等學科的甄別試。我想,在那些科目裏是找不到我想要的答案。但感謝神,祂帶領我一一經過了。

  臨近要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時,我苦無頭緒。曹院長三次走到我旁,提議我修宣講神學,可是都被我拒絕了。第三次拒絕他後,自己內心莫名湧起一份感動,叫我下定決心踏進於我陌生的實踐神學領域。於是我馬上寫信給院長,將我的決定告訴他。

  學習宣講神學的過程,不斷叫我驚喜。自以為透徹了解的教會,原來正是我的盲區。在莫特曼(Jürgen Moltmann)的教會觀裏,我心中的疑惑豁然開朗了。在朗基(Thomas Long)的宣講神學裏,我正在逐步完成自己宣講思想的蛻變。

  人生滿是溝溝坎坎,我修讀博士課程的道路也不例外,但聖經說:「他(神)使人夜間歌唱。」(伯三十五10)誠然,溝坎越多,主恩越多,我欣然前往水深之處。

相關文章

攀越學術高峯  培育神國精兵

回應神國需要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浸神」),作為亞洲浸信會神學研究院(ABGTS)其中一個創辦者,早於六十年代就曾以合辦方式開設博士課程,參與香港及東南亞神學人才的培訓工作。其後「浸神」於1999年正式成立自己的研究院,開設神學碩士課程。...

「浸神」神學博士之路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浸神」)自2013年推出神學博士課程以來,反應良好,成果美滿:至今取錄了五位神學博士生,其中一位更於去年畢業,成為「浸神」首位神學博士,其畢業論文還獲得基督教學術界的嘉許。今期《院訊》介紹這個課程的緣起及發展,並且邀請有關的老師及同學,分享他們箇中感受,讓讀者可以更全面了解這個課程。

靠主恩典  摸索前行

林諾欣 神學博士候選人   一有次參加實習教會的營會,期間我首次嘗試夜間遠足,沒有電燈照明,需要步步為營。對我而言,攻讀神學博士課程的過程,與夜間遠足也有點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