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訊2021年7月號 學習路上苦與樂 岳光僕神學博士候選人 光僕與太太 2018年,我來港入讀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師從鄧紹光教授學習系統神學。鄧教授治學嚴謹而為人寬和,為其弟子,受益匪淺。 我在南京金陵協和神學院讀過七年。相較於「浸神」,金陵的神學教育較少側重近代或當代的神學家;所以,我剛來「浸神」的時候,看到神學學士班的同學在讀當代神學家的著作,非常羡慕。「浸神」師資力量雄厚,使得同學們的知識面和視野也更加寬廣;老師們無論在學術素養或授課技巧上都無可挑剔,這也是「浸神」的實力所在。 我跟從鄧教授學習系統神學時,對於根頓(Colin Gunton)的神學體系產生濃厚興趣。入讀「浸神」大約兩年,我選定了自己學習和研究的方向,就是根頓的聖靈終末論(Pneumatological Eschatology)。對於大多數基督徒來說,聖靈論和終末論都是容易被忽視的神學主題,但在根頓的思想中,這兩者卻有密切關係。 學習過程中,有兩方面的挑戰我需要克服。第一是家庭方面。我家有兩個孩子,大的七歲,小的三歲多。我身為父親,本該承擔家庭責任,卻因為離家較遠,無法照顧家庭,這使得我很多時候也感覺非常虧欠。第二是學業方面。學習根頓的思想,對我來說是非常開心的事,但寫作論文卻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我的導師鄧教授是學術素養極高的老師,我想跟上他的節奏,這對我來說已是非常大的挑戰。 2021年1月,由於教會要求,我須暫時返回國內工作,於是我一邊工作,一邊寫論文。雖然可以與家人團聚,但是工作繁多,我每天能夠看書的時間非常有限,近期的工作量尤其沉重。寫作的進度放緩了,我覺得非常愧對導師和院長,希望可以儘快脫離這種狀態。 最後,感謝導師和院長對我情況的理解,我期盼能夠儘快完成學業。 wordpress_publish 5 月 07, 2024 評論已禁用
院訊2021年7月號 綠色浸神從信仰到實踐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浸神」)多年以來一直關注環境保育,近年在校園內更是大力推動提倡,所以今期《院訊》邀請多位老師從基督教信仰的角度談論環保,又邀請本院行政事務長張林小雅師母講述我們如何在校園裏推動及實踐環境保育。此外,我們訪問了本院「校舍環保研究小組」幾位成員,分享他們對「浸神」推動環保的見解。
院訊2021年7月號 靠主恩典 摸索前行 林諾欣 神學博士候選人 一有次參加實習教會的營會,期間我首次嘗試夜間遠足,沒有電燈照明,需要步步為營。對我而言,攻讀神學博士課程的過程,與夜間遠足也有點相似。...
院訊2021年7月號 「浸神」神學博士之路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浸神」)自2013年推出神學博士課程以來,反應良好,成果美滿:至今取錄了五位神學博士生,其中一位更於去年畢業,成為「浸神」首位神學博士,其畢業論文還獲得基督教學術界的嘉許。今期《院訊》介紹這個課程的緣起及發展,並且邀請有關的老師及同學,分享他們箇中感受,讓讀者可以更全面了解這個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