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之路  恩典之旅

陳之虎

神學博士

曹偉彤院長頒授博士學位給陳之虎同學

回首看,跨過大小山頭,
路縱崎嶇,主恩處處,
同行情誼,無盡感激!

  研讀博士學位課程的路程,終於完成了。回頭看,才發現曾經走過許多個山頭,拐過不少彎路。在路上,感激同行的同學,還有盡心扶助的師長。

嚴謹的學術路

  報讀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浸神」)博士學位課程之先,首先要通過的第一關,就是英語考試IELTS。報讀「浸神」博士課程的要求頗為嚴格,申請者須附上IELTS的成績單。我放下公開考試已經二十多年,忽然要重拾這類嚴格的考試,實在非常吃力。我足足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來準備。想不到考試最大的挑戰不只是課程內容,原來還有自己的精神體力!應付三個小時的試卷,加上試前試後及期間等候的時間,那天早上折騰了近四個半小時。完成考試的一刻,我整個人已經累得死去活來,體力不繼。我曾經抱怨,自己既是學院自己訓練出來的碩士研究生,為甚麼還要透過公開試來考核我的英語能力?當然,這顯示學院的要求是一視同仁,報讀者均必須具備相當的語文能力。經此一役,我開始明白自己是走在一條嚴謹的學術路上,惟有咬緊牙關面對。

崎嶇山嶺見主恩

  取錄之後,博士生先要通過資格甄別試(包括三項本科考試和一項外語考試),然後才踏進撰寫論文的路程。對於選讀神學科的我,本身並不具有甚麼語言天分,過去也從未學習過德文,要通過學院考核的德文試,於我實在困難。慶幸此時有一同報讀神學博士課程的另外兩位同學,她們自己聯繫了一位非常要好的德文老師開班教導德文,並且讓我加入,真是無限感激。感恩有這份同行的情誼,大大激勵我苦心攀越德文的難關,否則以自己的語言學習能力,實在難以通過德文考試。

  經歷三年時間,我終於完成四項考試,期間曾因三次搬家,拖慢了考試的步伐。進入準備撰寫論文的路途,真正的高山尚在前頭。我選擇研究的對象范浩沙(Kevin J. Vanhoozer)是當代美國福音派神學家,是一位活潑而多樣化的學者,學識淵博,涉獵甚廣,他的神學理論涉及不同領域的哲學和文化理論。因此,我的研究除了要探究他的神學理論,還要研習他所運用的幾位哲學家、神學家、基督教思想家以及文化理論家的理論。為此,我曾求助於指導老師和學院的研究生同學。感激老師和同學(特別是神學碩士班的劉牧師)樂意分享他們的研究資源,包括相關的哲學家和神學家的重要文章及著作,使我在研究路上抓住正確的起點,免卻自己胡亂走冤枉的路。

  這些思想家當中,有一位是前蘇聯時期的非基督教文化理論家。他的文學和文化理論特別艱深;在我過去研究的領域中,甚少接觸這樣的理念和套路,我開始感到有點無從入手。這個山頭,我花了不少時間嘗試去攀登,甚至求助於老師,請他介紹對這位思想家理論有所認識的學者,可惜本地專研這位文學理論家的人不多,尤其在基督教圈子。機緣巧合之下(相信必定是上帝巧妙的安排),我與一位正在本地大學鑽研文化及神學的舊同事分享論文研究的艱辛,她剛巧在大學課堂和功課上也接觸過這位前蘇聯思想家的理論。借助她介紹的那一點資料,我終於打開門路,可以爬過這個山頭。

  坦白說,在這條路上我曾經掙扎並艱辛爬過的山頭,還有很多。研究的路是孤單的,不少時候要坦然面對自己的不足、限制、軟弱,從中帶來困惑、掙扎、躊躇,甚至使自己徹夜難眠,身心疲累。感恩,在上帝充足的恩典和美好的安排下,我終於一步一步地走過了。

同行的天使

  感激太太這麼多年來默默支持,從來沒有發過一聲怨言。還有兩位像天使般的女兒,與太太成為三位美好同行的天使,圍繞著我,給我歡笑和動力,使我在艱難中可以再次上路!

相關文章

讓愛傳出去

麥興強 道學碩士一年級 興強與太太瑞貞及兒子麥博   小學高年級時,我在學校舉辦的福音營會決志信主,可是心中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