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卑與人合一同工

何靜文 道學碩士同學

  記得一年級時,分別有老師及師兄姐鼓勵我們除了修讀必修科目外,也要儘量選修其他老師的課堂,好從每位老師各自於聖經、神學思想、實用科目專精的研究領域中學習,希望除了能夠豐富知識之餘,也可藉著不同老師的經驗拓寬自己的信仰視界。過去兩年多,我除了修讀由單一老師教授其專門研究的科目外,也有機會上了一些採用「協同教學」的課堂,分別是「講道學」、「教牧關顧與輔導概論」及「教牧領袖學與事工」,三科同屬實用神學科的範疇。

  對我來說,「單一老師教授」的科目與採用「協同教學」的科目,兩者最大的分別在於課堂安排的彈性,以及經驗分享的豐富程度。由於「協同教學」牽涉至少兩位老師,課堂安排上的彈性就較少了。例如,若只由一位老師任教,他就可以較有彈性去分配教學時間;有時候,我們討論得熱烈,老師可因應同學的討論而調節課程的進度。然而,「協同教學」給我的益處,卻是「單一老師授課」不能滿足的,就是老師們能在課堂中各自分享其在專業領域中的實踐經驗,彼此交流,並引導我們進行神學思考。以「教牧領袖學與事工」一科為例,兩位老師在教會牧養上各有不同的關注點及專長;「協同教學」讓我們在一個課堂中同時學習到兩者的專長,而他們的交流分享亦讓我們了解到如何將不同的牧養理論應用於真實的教會場景。他們兩者在牧養上的差異觀點,也為我們留下思考空間,去探索並建構自己的牧養觀。

  我很喜歡上那些採用「協同教學」的課堂,除了因為可以聽見不同老師的分享外,也讓我想起「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八28),提醒我要謙卑與人合一同工。

相關文章

又深又廣的教學

劉詠基 道學碩士同學 Lau Wing-kee M.Div. Student   採用「協同教學」模式的科目,我曾修讀過的包括「教會神學觀」、「講道學」...

理論與實踐經驗並重

陳慧 基督教研究碩士同學 Chan Wai M.C.S. Student   2018年春季,我修讀了由曹偉彤院長和林國彬牧師合教的「講道學」,當中四分之三課時由曹院長執教。這是我唯一修讀過採用「協同教學」的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