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卑與人合一同工

何靜文 道學碩士同學

  記得一年級時,分別有老師及師兄姐鼓勵我們除了修讀必修科目外,也要儘量選修其他老師的課堂,好從每位老師各自於聖經、神學思想、實用科目專精的研究領域中學習,希望除了能夠豐富知識之餘,也可藉著不同老師的經驗拓寬自己的信仰視界。過去兩年多,我除了修讀由單一老師教授其專門研究的科目外,也有機會上了一些採用「協同教學」的課堂,分別是「講道學」、「教牧關顧與輔導概論」及「教牧領袖學與事工」,三科同屬實用神學科的範疇。

  對我來說,「單一老師教授」的科目與採用「協同教學」的科目,兩者最大的分別在於課堂安排的彈性,以及經驗分享的豐富程度。由於「協同教學」牽涉至少兩位老師,課堂安排上的彈性就較少了。例如,若只由一位老師任教,他就可以較有彈性去分配教學時間;有時候,我們討論得熱烈,老師可因應同學的討論而調節課程的進度。然而,「協同教學」給我的益處,卻是「單一老師授課」不能滿足的,就是老師們能在課堂中各自分享其在專業領域中的實踐經驗,彼此交流,並引導我們進行神學思考。以「教牧領袖學與事工」一科為例,兩位老師在教會牧養上各有不同的關注點及專長;「協同教學」讓我們在一個課堂中同時學習到兩者的專長,而他們的交流分享亦讓我們了解到如何將不同的牧養理論應用於真實的教會場景。他們兩者在牧養上的差異觀點,也為我們留下思考空間,去探索並建構自己的牧養觀。

  我很喜歡上那些採用「協同教學」的課堂,除了因為可以聽見不同老師的分享外,也讓我想起「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八28),提醒我要謙卑與人合一同工。

相關文章

多元中合一

盧允晞 新約助理教授 Jonathan Lo Assistant Professor of New Testament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擁有一群才華洋溢的老師,各有不同的恩賜及專業;「協同教學」可讓我們既運用自己獨特的才能,又彼此合作,為共同的目標邁進。根據以弗所書四章11至13節,這目標就是「……為要裝備聖徒,做事奉的工作,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信仰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達到基督完全長成的身量」(和合本修訂版)。基督的身體,是在多元中合一;神學院的角色,就是教導學生愛、平安、和諧,同時鼓勵他們追求自己獨特的身分、熱忱、恩賜。我們必須擁抱多元,因為只有在多元中才能達到真正的合一;只有透過真正的合一,我們才能成長,體驗基督長成的身量。...

跨科探索新領域

黃福光 舊約教授 Wong Fook-kong Professor of Old Testament   教授團隊每年都合教「研究與寫作」及「畢業研討班」,2014-15學年秋季的「教會敬拜學」也是採用「協同教學」方式。一般來說,這些科目有一位老師負責統籌,監察整個課堂的設計及流程;另一(些)老師則負責批改功課,評估學生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