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互動 火花四濺

鄧紹光 基督教思想(神學與文化)教授

  除了「研究與寫作」及「畢業研討班」,我近年與其他老師合教的科目包括「教會敬拜學」、「教會神學觀」、「韋利蒙:崇拜、倫理、宣講」等。最容易的教學安排,是各老師各按自己的專業講解同一課題,但這樣的話,老師之間卻缺乏互動。雖然學生可以在同一科之內盡聽不同老師的專業知識,卻難以看見整全圖畫。因此,在課堂設計上必須花點心思。

  至少,共同興趣是必須的起點。有分教授上述三科的老師都對相關課題有所涉獵、做過批判硏究,甚至曾發表學術文章;他們早已累積了基本知識,因爲教學的機會,就可以對有關課題加深了解,有所得益。這種共同興趣的培養,也得力於平時交流。那麼,敎學就不是「搬字過紙」了。

  因為以共同興趣為起點,所以採用「協同教學」的科目有些是選修科。「教會神學觀」跟「韋利蒙:崇拜、倫理、宣講」,就是這樣的例子。教授後者的那三位老師,原來各自對韋利蒙的某一方面特別感興趣,且按照教會的實際處境對他的學說加以批判和吸納,而非不假思索地照單全收。這科目授課的要求不只是老師講解自己的部分,也要互相聽課,參與堂上討論。這樣,老師不單拓寬了自己的知識,也跟同學一起整合,得出融會貫通的了解,而非零碎的資料。

  加強老師與同學的互動,也是「協同教學」的新嘗試。這主要是透過學生閲讀指定書籍或文章和老師的考問。指引是十分重要的,否則學生容易茫無頭緒,失去方向。負責的老師擬出幾道題目,指出須注意之面向、思考之重點,好幫助學生不致失焦,並且討論也要扣連學生自身的教會經驗,好活學活用。課堂上帶動全體的互動,對老師是考驗。這既要求老師自身的知識要通透,也要有了解學生問題的能力,還要有相當之應對能力,能提升及啟發思考。一位老師可能勉強應付,兩位老師則可以互相補足,三位老師很多時火花四濺。這是愉快的學習經驗。

相關文章

多元中合一

盧允晞 新約助理教授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擁有一群才華洋溢的老師,各有不同的恩賜及專業;「協同教學」可讓我們既...